历史上“最善良的太监”:故意改掉圣旨上一字,挽救了上千人性命

一木说史 2022-06-23 14:40:23

中国的历史长河从最早的原始社会时期就开始流淌,跨越了原始社会,流经了奴隶制社会,在这两种社会制度的汇集之下,这条河流逐渐累积了宽度,到了封建社会的时候,磅礴的气势几乎已经变得无人能挡中华的辉煌上下五千年就这样形成了。

其实在中国古代的三个社会制度演变之中,其余两个就算是为入门打基础的地基,在原始社会的时候,人们刚刚出现,面对这陌生的环境如履薄冰,在当时那种艰苦的条件之下,只要能吃饱肚子那就是最好的结果,至于住所什么的都是以山洞为主。

到了奴隶制社会的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是明显地提高了,不但建立了可供居住的城邦和国家,甚至还产生了许多的剩余财产,这为后续整体上的统一提供了条件,直到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我国才算是步入了古代最高级的社会阶段。

往后的两千多年中国社会都处于这个社会阶段之中,作为封建社会,最典型的就是严格的法律法规,中央集权的制度现状,最重要的就是那站在万人之上的皇帝,此人号称天子,重要程度自然是不用多说。

皇帝坐的叫龙椅,睡的叫龙床,穿的是龙袍,戴的是皇冠,口头下的命令叫做圣谕,而最高级别的命令则是叫圣旨,对于这种东西等同于是我们现在的最高命令,所谓圣旨到处,犹如皇帝亲临,古代接旨的呢都是要下跪的。

对于上面的内容自然是一丝不苟,丝毫不敢马虎的,并且要完全服从,准确执行,否则抗旨之罪那可是要诛灭九族的,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人敢不这么做,他被称为“最善良的太监”:故意改掉圣旨上一字,挽救了千人性命。

古代太监的悲催与偏见

或许是当下宫廷电视剧的热播,太监这种职业对于很多人来说绝对是被歧视的,因为要进行一道残忍的工序,那就是阉割,这种操作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只是搞笑,但是对于古人来说,那就是不孝,这种罪名在古代还是比较严重的。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选择当太监就等于选择了绝后,相当于自己亲手断送了自己家的香烟后代,但是即使是这样,当时的皇宫之中还是有很多太监的,并且还有很多人愿意去当太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能,毕竟太监每个月的工钱也并不是很高。

其实这就跟有些人的追求有关系了,在封建社会的时候站在高层的人那是屈指可数,社会最底层却是大有人在,而这些受苦受难的底层人民,一部人只是淡定接受,无所谓的样子,而还有一部分人则是想要改变现状。

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达到这一目标的唯一方法就是进入皇宫,但是他们大都没有背景没有人脉,所以只能选择赌一赌,从太监做起,其实宫中的太监,还是有一定出人头地的机会,那就是从皇帝的妃子下手,第一种方法就是敬事房。

这里都是皇帝翻牌子的地方,也就是决定晚上哪个妃子前去服侍皇帝,而拿牌子这道工序,就是由敬事房的太监决定的,所以这里就是太监挤破头都想钻进来的第一个地方。

那些想要得到皇帝宠幸的嫔妃们都会通过一些钱财和权力的贿赂来买通当时负责拿牌子的太监,如此一来自己的名字就会尽可能多的出现在皇帝的面前,当然,这只是太监发迹的第一个地方,第二个地方就是冷宫之中了。

有人说冷宫那不是无人问津的地方吗?要是去了那个地方岂不是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当然,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冷宫,其实只是皇帝惩罚那些犯错误妃子的地方,而这里的妃子,无一不是通天彻地之人首先应该明白的是,古代冒犯皇帝的罪过是非常大的。

基本都是斩首示众,轻一点也是废除嫔妃的身份,贬为庶人,而之所以在待在冷宫之中,一年到头还有人送饭照顾,也就是说明她们的身份不一般,有几种可能,第一种就是皇帝对其极其宠爱,但是犯了错误又不得不惩罚,为了服众才将其关在这里。

第二种就是这个嫔妃身后的背景非常强大,大到连皇帝都有所顾忌,不敢轻易动她,所以只能暂且将其放置在冷宫之中,而无论是哪一种,对于太监来说都是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只要服侍的好,那么有朝一日嫔妃惩罚结束那自己还不是平步青云。

当然,这些都是小意思,真正厉害得太监,是皇帝身边贴身服侍的人,古代很多皇帝身边的太监,都会在后来成为权倾一方的掌权者,甚至还能控制皇帝,参与朝政,比如蜀汉的后主刘禅。

这哥们整天就是不理朝政,早期丞相诸葛亮在的时候还能督促督促,诸葛亮去世之后,整天就知道斗蛐蛐,而朝中有一个叫黄皓的太监,作为皇帝的近臣整天投其所好,刘禅无条件亲信此人最终导致蜀汉的大权旁落,黄皓还自豪的说过“我虽在万人之上,也不在谁人之下”

明显是不将皇帝放在眼里,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皇帝身边的太监都有把控朝政的心思,总有那么几个为国家和老白新着想的。这不,曾经有个太监为了老百姓直接改了圣旨。

张居翰扶摇直上

其实改圣旨这个桥段也曾出现在小说之中,比如包青天之中的狸猫换太子一回,当时的宫女为了引得包拯前来调查当年发生的事,故意在祭天的时候修改了给八贤王的圣旨,引发了一系列后续的事情,不曾想这小说中的事情竟然在历史上也真实的发生过。

此人名叫张居翰,生在唐朝时期,并不是说他自己想当太监,而是因为自己的身世实在是太过凄惨,家境贫穷不说,还很快就成为了孤儿,不过最后终于是苦尽甘来,流浪一段时间之后,被一位公公收养。

这并不是什么巧合,我们知道太监是没有生育能力的,所以经常会找一些无牵无挂的孩子当干儿子,以后养老送终,张居翰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太监,虽说是绝了后,但是起码在进宫之后不会再饿肚子了。

不得不说,小时候忍饥挨饿,遭受苦难的张居翰虽说没有什么一技之长,但是特别会察言观色,知道对什么人该说什么话,所以没多长时间就变得很受欢迎,那位公公也是很满意,所以就决定将他推荐给皇上。

在皇上身边待了一段时间之后,皇上也觉得这个叫张居翰的太监十分的不错,于是就找那位公公要了人,让张居翰在自己的身边服侍,按照上文的分析,能在皇帝身边贴身服侍应该是古代太监的最高成就了,这可是无数人眼红的位置。

要是换成别人早已经恃宠而骄,飘到天边去了,但是张居翰没有,他在很小的时候已经是见过了世俗冷暖,也吃尽了苦头,所以即使待在皇帝身边也并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一直坚守着自己的本心。

混乱之下的圣旨修改完成

我们知道唐朝后期其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在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唐朝的国力就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而后紧接着就是黄巢叛乱,此时的大唐已经是摇摇欲坠,攻入长安的叛军将李唐皇室几乎杀光,而后来救援的朱温父子也是起了叛逆之心。

昭宗李晔一行人在路上被朱温父子全部杀死,唯独李祝被立为傀儡皇帝之后次年被杀,而此时唐朝所封的晋王李克用开始起兵征讨逆贼,张居翰也是来到了李克用的账下,此时的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李克用的唐朝也只是后唐而已。

李克用死后,其义子李嗣源继承了他的位置,张居翰忠于大唐继续辅佐,李嗣源也知道此时朱温势大,于是准备吞并周边的小国后蜀,但是当时后蜀皇帝王衍自知不敌,态度比较好,所以李嗣源许诺,只要他投降,绝对不杀他。

本来这件事是很正常的,但是李嗣源在听说“蜀地多美女”之后却后悔了,给王衍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说他加入反贼,扰乱朝政,紧接着就带兵征讨,并且下达圣旨给张居翰,“王衍一行,并宣杀戮”此时的张居翰看到圣旨犹豫了。

他知道李嗣源之前是做过保证的,这样做不但违背了诺言,还会连累更多的人受罪,他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灵机一动,将“行”改为“家”字,去到蜀地宣读了圣旨。

其实这两者的差距还是非常大的,王衍一行代表的就是文武百官,朝中上千人都得死在屠刀之下,而王衍一家,虽说也是无辜的,但是总比上千人的流血牺牲要好得多吧,最终张居翰出于仁慈,改了圣旨,挽救了上千人的生命。

结局

值得一提的是,李嗣源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治张居翰的罪,不仅仅是因为他是先帝身边的备受器重的太监,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非常难得的体恤他人的心。所以最后宽恕了张居翰。

0 阅读: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