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技术快速发展,车企竞争加剧,部分公司面临生存挑战

汤丽说车 2025-03-27 02:35:54

乙巳蛇年的“倒春寒”,让不少企业都感受到了彻骨的冷意,这其中就包括纵目科技。你说好好的一个企业,怎么就突然员工迎来暴击,公司停水停电,高层还集体跑路了呢?这事儿可真够让人惊掉下巴的。在网络上,不少网友也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的必然结果,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市场大环境太差,被拖垮了。

纵目科技的创始人唐锐那可是有不少光环的。他是美籍华人,在硅谷有着20年的芯片研究经验。这就好比是一个武林高手,在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修炼了多年,练就了一身绝世武功。2013年的时候,唐锐创办了纵目科技,凭借着他的技术背景和经验,很快就吸引到了多家资本的投资。这就像是给汽车加满了油,一路向前冲啊。

在融资和估值方面,纵目科技也是风光无限。E轮融资高达10亿,估值90亿,这在当时可是相当耀眼的成绩。市场表现也很不错,它凭借着环视ADAS +低速泊车技术,获得了多家车企的青睐,那订单量就像雪花一样纷纷飘来。不过,好景不长,2024年6月的时候,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未通过审核,就像是爬山爬到一半,突然遇到了悬崖峭壁,挡住了去路。

随着技术迭代的加快,整个智驾行业也在不断变化。从BEV + Transformer架构到端到端,再到VLA、VLM及世界模型,技术就像火箭一样飞速发展。而纵目科技的技术却有点滞后,它的泊车方案还停留在2022年的水平,没有及时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一辆老爷车,跑得越来越慢。以问界M5为例,华为全栈自研方案成熟之后,纵目科技就失去了这个订单。这就好比是在比赛的赛道上,你被对手超越了,而且还甩出去老远。

再说说资本市场,2024年港股对智驾企业的盈利能力那是严苛审核啊,一点情面都不讲。纵目科技本来就是依赖融资输血的,主机厂对成本又特别敏感,利润还被压低,这就相当于一个人既要吃饭又要干活,还没有足够的能量补充,能撑多久呢?而且内部管理也很混乱,高管集体离职,还涉嫌转移88万元的“保供款”,这无疑是给公司雪上加霜。有网友就说,这公司内部肯定是乱成一锅粥了,这样还怎么玩?

行业的洗牌速度在加快,2024年可以说是智驾普及元年,也是一个“幸存者游戏”。比亚迪发布了“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极氪浩瀚智驾快速迭代,这些都是大厂在发力。而华为等大厂也在智驾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智驾小厂想要立足可太难了。这就像是羊群里的小羊,面对一群老虎,只能瑟瑟发抖。

这里还有个关键点,就是唐锐在失联后首度现身,表示正在积极寻找海外融资。他跑到海外和多家投资机构接触,可努力了,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公司的运营状况依旧没有好转。这就好比一个人病入膏肓了,找了很多药,但是都不管用。

内管理问题也是个大麻烦。高管离职前涉嫌转移公司资金,这就像是在一个快要沉的船上还有人在往外扔货物,直接导致公司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员工和投资者的信心也被打击得粉碎。

2024年智驾行业爆发了价格战,主机厂对成本控制得那叫一个敏感,智驾供应商的利润被压得更低了。这对于纵目科技这样的小厂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就像在沙漠里的水越来越少了,能坚持下去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小。

纵目科技还尝试进入自动驾驶充电机器人市场,这本来是想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但是还是在现金流紧张的情况下,把资源都倾斜到新业务上了。结果呢?新业务没有经过市场的充分验证,就像一个新兵上战场,还没有训练好就上了,最后耗尽了企业最后的元气,加速了公司的崩溃。

智驾行业的未来趋势是向着高阶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快速迭代,整个行业也朝着整合的方向发展。对于智驾小厂来说,得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要紧密绑定产业生态,这样才能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生存下来。

在我看来,纵目科技的失败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失败,更是整个智驾行业的一个警示。就像人们常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不能总是想着靠融资“输血”活着,得有自己真正的“造血”能力。

从唐锐的个人经历来看,他的技术背景是没得说的,但是企业在管理和技术更新换代方面却出现了这么多问题。这也说明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不仅要有技术的眼光,还得有管理的能力。这就像是开车,你光会踩油门不行,还得知道什么时候该踩刹车,什么时候该换挡。

纵目科技的融资困境也反映出资本市场的一个现实。资本都是逐利的,当你的企业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的时候,资本就会离你而去。这就像是鸟儿择木而栖一样,很正常。

内部管理问题的出现,更是暴露了企业内部的腐朽。高管的行为就像蛀虫一样,把企业的根基都快蛀空了。这也提醒所有的企业,内部管理一定要严格,不能让这些人有可乘之机。

行业洗牌加速是必然的,大厂有自己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小厂如果没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那只能被淘汰。就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这是自然规律,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价格战对于智驾小厂来说是一场灾难,这就像一群人抢一块面包,谁的力气大谁就能抢到。小厂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新的市场策略如果选择错误,也会让企业走向毁灭。就像在迷宫里走错了路,只会越走越远。

再看看智驾行业的未来趋势,小厂要想生存,就得顺应这个趋势,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大厂们合作,共享资源。

纵目科技的悲剧告诉我们,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智驾行业,企业要想成功,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要有清晰的战略规划,要有良好的内部管理,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要有长远的眼光。这就像“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所说的那样。

总之,纵目科技的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教训的故事,它的失败是一个警钟,敲响在每一个智驾企业的心头,让大家都要好好地审视自己,不要重蹈它的覆辙。在智能化的浪潮中,只有那些真正有实力、有智慧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

0 阅读:3

汤丽说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