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网友举报学校时间安排引发剧烈讨论:小镇教育的剧毒影响多大

向日葵的头脑风暴 2025-04-04 09:03:12

2025年3月22日,一则名为“网友举报洞口县部分学校时间安排不合理!”的文章发布在网络上引发剧烈讨论,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底下评论几乎清一色的痛骂举报者别有用心,发怒。

在这里,我想说几句。

首先,孩子是不是该留在学校上晚自习这个问题:

热爱学习的人会自主学习,不热爱学习的人再怎么上也是瞎白活。

如果学习时间这个事向教育局举报是会成功的,是没有按照教育政策走的,那是不是证明国家认为这个学习时间是不合理的,政府的教育经验积累选择,是不是比大多数位不高权不重的小镇家长要强的多。

基于以上2点,我想先申明,我并没有在鼓舞大家不要孩子学习,请接着听。假如以上2点没有什么需要反驳的地方,那得出一个结论不跟着国家走的学习时间不合理,举报是对的。然后,我开始跟大家解释我对大家担忧的看法。

中国教育不是为了完成考试,而是为了培养人才。中国的教育不知道从何时起,家长开始对成绩着魔一般的执着,他们并不知道中国教育家设置这些课程的目的。这些课程无非就是分为,思维锻炼,语言交流,高等教育基础,理解世界这几个功能。中国教育的课本总是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最顶级的人类智慧,人类精神。可大多数的老师没有办法让孩子当时就了解到精髓所在。但妙就妙在这里,孩子没有把课本听进去,但为什么孩子必须学习?因为他们会多多少少听到他们喜欢的知识,而这个知识,在未来他们遇到困难的某一天,他会想起儿时课本里某位时间河流里的先驱说的一段见解,而这段见解,将救赎他的整个人生!对,学习很重要,重要的不是考试,而是生存,而是救赎。少年强则国强,这甚至不是个人的生存,个人的救赎,而是整个民族的生路。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生存,怎么救赎?

我敢打赌中国有特别多的家长是看不清这个问题的。他们大多数贫穷,挣扎,没有文化。他们从旧时代艰难的生存下来,吃了太多生活的苦,却没人锻炼他们的思考问题能力。有强者通过读书致富,于是,他们对读书有着偏执的坚持。但强者是在读书!而不是读书!前者是学习成长,后者是成为偏执的小镇做题家。

还是那句话,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考试,而是为了培养人才。

不是每个家长都有培养人才的能力,不是每个孩子都有能力成为应试教育的宠儿!这个世界就是有一些人,平庸,普通,成为最底层的人!他们有些人可能虽然不能成为应试教育的宠儿,但他们或许有其他出众的能力,或是出众的外貌,或是出众的审美,或是出众的体力,亦或者,他们就是悲剧的什么能力也没有。

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发掘他们的特长,并且,无论他们成绩好坏,也一定完成教育!社交也是去学校的重要目的,他们应该和同龄人共同成长!教育是一门科学,如果我们本身不是优秀的人,没有好好教育孩子的资源和智慧,首先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因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可能大脑发育不良,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觉得作为我们本就不怎么优秀的家长,应该学会豁达,学会尊重,学会降低期待,学会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救赎。学会..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

对于某些小镇的学习时间我了解,高中学生6点起床,还要做操,学习到11点,甚至在初中,6点多起床,5点多放学,回家做作业甚至到2点。你真的认为你吃得起学习的苦吗?或者换一个问法,以你的能力,给你200年,你就考的上清华大学了吗?如果你只是希望孩子好好活着,那是不是只要孩子可以快乐的活着就够了,只要他在意的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深度,而是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就够了..钱可以买到快乐,但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获得快乐的简单方式。如果没有能力成为人上人,那是否,可以学会怎么获得快乐..我说这些,无非是为了多一些理解和接受。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