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西北的广袤大地上,一片曾经荒凉的沙漠如今正焕发着生机。这里曾是寸草难生的死寂之地,而现在却有一座人工水库闪耀其间被誉为“瀚海明珠”。
红崖山水库的建成从最初的构想到如今的成就,是中国几十年来治沙治水的象征,也是一段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
回到1958年中国正处在新生的关键时期百废待兴,虽然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但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资源匮乏。就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全国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26.8%的严峻形势,国家决定在甘肃民勤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之间,建设一座水库以应对土地退化和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这一想法在当时看来近乎疯狂,要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挖出一个储水工程,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然而这一决定却迅速成为现实掀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水利攻坚战。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种种困境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区,广袤的土地因缺水而不毛农作物无法生长居民的生计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水利建设的必要性显而易见,红崖山水库的设想之所以被提出,不仅仅是为了储水更是为了在这片荒漠中打造一个生态绿洲,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为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保障。
然而这个大胆的计划一经宣布,立刻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广泛质疑和嘲笑,美国等国认为在如此极端的环境中修建水库不切实际甚至可能破坏生态。然而中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顶住压力,毅然决然地投入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
水库的建设过程可谓步履维艰,施工区域位于海拔1750米的高地,常年气候多变白天四五十度的高温,到了夜晚就骤降至零下黄沙漫天更是常态,地质结构松散渗漏问题随时威胁着施工进度。
工人们顶着风沙拖着疲惫的身躯,用最原始的工具一锹一锹地挖掘,在漫天黄沙中坚持了数十载。恶劣的自然环境远不是唯一的挑战,在建设初期由于缺乏现代机械设备,所有的施工材料都必须靠人力和牲畜运输。
运输车寥寥无几工人们便养起骆驼用它们驮运石料和砂土,极端条件下的简陋工具决定了这项工程不仅仅是技术的考验更是一种意志力的较量。
尽管条件艰苦工程师们在技术上却毫不妥协,为了防止渗漏他们创新性地使用了红黏土和沙土的混合物,按照科学配比铺设在水库底部,形成一道又一道的防渗层并辅以复杂的排水系统。
这一工艺不仅有效防止了地下水位的渗出,还大幅降低了水体盐碱化的风险,这样的工程设计在当时堪称世界领先为日后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水库的建设者们在实践中摸索在困境中创新凭借着智慧和汗水,逐渐将沙漠改造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生态区域。
红崖山水库的建成不仅仅是水利建设的成功,更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的生态面貌。随着水库投入使用储水容量不断提升经过几次扩建和技术升级,水库的总蓄水量从最初的0.99亿立方米提升至如今的1.48亿立方米,占地面积也达到了30平方公里成为亚洲最大的人工沙漠水库。
充足的水源为周边土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干旱的土地逐渐披上了绿装,植被的覆盖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红崖山水库的滋养下民勤县的农业生产也焕然一新,以前这片土地因缺水而贫瘠现在却成为中国“蜜瓜之乡”的发源地。
随着水资源的充沛供应农田得以扩大种植业蓬勃发展,不仅缓解了粮食危机还使当地的农产品逐渐走向全国市场。红崖山水库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场沙漠农业的革新,它的成就为中国西北的农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农业水库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水库的壮观景色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沙漠中的旅游胜地。人们不但可以在这里体验水上娱乐项目,还可以观赏到水鸟栖息植被繁茂的生态奇观。
红崖山水库由此成为了人们认识大自然、了解治沙成果的重要窗口,也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计仅2021年一年水库景区就接待了超过50万游客,为当地创造了2.5亿元的收入。
红崖山水库的成就不仅局限于经济和环境效益,它更象征着一种精神中国人民面对困境时的顽强与坚持。面对外界的质疑和自然环境的恶劣,中国的科学家和建设者们始终不曾退缩,而是用行动回应了那些曾经的嘲笑和否定。
无论是在沙漠中徒手开挖水库的工人,还是顶着巨大技术压力解决渗漏问题的工程师,他们都用汗水和智慧铸就了红崖山的奇迹。这座水库不仅储存着1.48亿立方米的水源,还储存着一个民族的自豪和奋斗的记忆。
而今红崖山水库的影响已远超出民勤县的边界,它的成功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示了在极端环境下实施大型水利工程的可行性。
随着环境治理技术的进步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这座水库不仅是中国现代水利工程的代表作,更成为世界治沙治水的典范。
从最初的质疑到如今的奇迹红崖山水库的建设过程,正是中国人不懈追求敢于挑战的生动写照。它不仅改造了一片沙漠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书写了一段从荒凉到繁荣的壮丽篇章。
这段历史的每一笔都是劳动者用辛劳和智慧书写的奇迹它提醒着我们,再大的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都可以被克服,而红崖山水库正是这种精神的最佳注解。
信息来源:
红崖山水库鸟儿翩跹 2023-12-11 15:42·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