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先问大家几个问题:你知道轮胎也有 “保质期” 吗?你清楚轮胎在什么情况下必须更换吗?又是否掌握正确保养轮胎的方法呢🧐
别小瞧轮胎,它可是汽车行驶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咱们的行车安全和驾驶体验。汽车所有的动力、制动和转向力,都得通过轮胎传递到地面。轮胎状态不佳,不仅影响操控,关键时刻还可能引发危险⚠️ 既然轮胎如此重要,那到底该如何正确保养,又该在什么时候更换呢?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讲。
轮胎保养秘籍大公开定期检查胎压: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胎压可是轮胎保养的关键,对轮胎寿命和行车安全影响巨大。胎压过高,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变小,磨损集中在胎面中心,抓地力下降,遇到颠簸还容易爆胎;胎压过低,轮胎变形大,胎肩磨损加剧,油耗增加,同样有爆胎风险😱
建议大家至少每月检查一次胎压,跑长途前更要仔细检查。可以用胎压计测量,一般车辆的标准胎压值在车门边框、油箱盖或车辆使用手册上能找到。要是你的车有胎压监测系统,也要多留意数值变化哦~
清理胎纹,远离隐患开车时,轮胎胎纹里难免会卡进小石子、杂物。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危害可不小。它们会降低轮胎排水性能,雨天增加打滑风险,还可能扎破轮胎,导致漏气、爆胎。另外,杂物在胎纹里摩擦,会加剧轮胎磨损,缩短使用寿命,开车时还会产生噪音,影响驾驶体验😣
大家要养成定期清理胎纹的习惯,可以用螺丝刀、钥匙等工具把石子挑出来,有条件的也能去维修店,让专业师傅帮忙清理。
四轮换位,均衡磨损汽车行驶时,由于受力和转向等原因,四个轮胎的磨损程度不一样。比如,前轮负责转向和驱动,磨损通常比后轮快。定期进行四轮换位,能让轮胎均匀受力,延长使用寿命,还能提升车辆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一般来说,每行驶 8000 - 10000 公里就可以做一次四轮换位。不同驱动方式的车辆,换位方法有差异:
前轮驱动:左后轮调至右前方,右后轮调至左前方,左前轮调至左后方,右前轮调至右后方;
后轮驱动:左前轮调至右后方,右前轮调至左后方,左后轮调至左前方,右后轮调至右前方;
四轮驱动:采取前后交叉换位 。
换位时最好去专业维修店,让师傅操作,换完别忘了重新调整轮胎气压。
小心驾驶,温柔对待轮胎驾驶习惯对轮胎寿命影响也很大。急加速、急刹车、急转弯,都会让轮胎瞬间承受很大压力和摩擦力,加速磨损,还可能损坏轮胎结构。经常在路况差的路上高速行驶,比如坑洼路、石子路,轮胎也容易受伤。所以,开车时要尽量平稳加速、减速,提前预判路况,避免不必要的紧急操作,遇到烂路减速慢行,好好爱护轮胎。
何时该和旧轮胎说再见?轮胎保养固然重要,但到了一定时候,也得和旧轮胎告别。那怎么判断轮胎该换了呢🧐 下面就给大家讲讲常见的判断方法。
磨损标记:最直观的信号轮胎上有个隐藏的 “小卫士”—— 磨损标记,能直观告诉我们轮胎的磨损程度。它在轮胎胎面的排水槽里,是一个个小凸起,高度一般是 1.6 毫米。当你看到胎面花纹深度和磨损标记齐平,或者比它还低,就说明轮胎磨损严重,该换了。这时轮胎和地面的摩擦力减小,抓地力不行,刹车距离变长,雨天还容易打滑,驾驶风险大大增加😱
要是你眼神不太好,不好判断,也可以找个一元硬币帮忙。把硬币插进轮胎花纹里,如果能看到硬币上数字 “1” 的上半部分,就意味着花纹深度小于 1.6 毫米,轮胎该换啦~
岁月的痕迹:轮胎老化轮胎也会 “变老”,老化的轮胎就像步入暮年的老人,各项性能大不如前。老化的轮胎表面会硬化,摸起来硬邦邦的,还会出现密密麻麻的小裂纹,就像干裂的土地。这是因为轮胎橡胶长期受阳光、氧气、温度变化影响,性能慢慢变差。
老化的轮胎危险重重,容易爆胎,在高速行驶或遇到颠簸时,后果不堪设想。而且,老化后抓地力下降,车辆操控性和稳定性变差,刹车距离变长。所以,就算轮胎磨损不严重,使用 3 - 5 年后,也最好检查一下,必要时及时更换 。
异常情况:果断更换除了磨损和老化,要是轮胎出现下面这些异常情况,也要果断更换,别犹豫。
胎侧损伤:胎侧是轮胎最薄弱的地方,要是有划伤、割伤,哪怕伤口不大,也别心存侥幸,因为胎侧无法承受太大压力,容易爆胎,必须马上换。
鼓包:轮胎鼓包就像身上长了个 “肿瘤”,是内部帘线断裂、结构受损导致的。开车时,鼓包处承受压力大,随时可能破裂,一旦发现,立刻更换,千万别拖延。
多次修补:虽说轮胎扎了能补,但如果一条轮胎修补次数超过 3 - 4 次,就别再勉强用了,频繁修补会破坏轮胎结构,影响性能和安全性,该换就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