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依据权威资料与个人观点撰写,文末附文献来源及截图。阅读免费,含广告解锁,点击右上角关闭后可继续,请悉知。
1984年4月,河南洛阳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公审大会。
半年后,陈东平,陈再道将军之子,被押至刑场,于喧嚣之中走完一生。
陈再道将军尚在人世,陈东平之死,酿成一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剧。
为何开国上将之子会被判死刑?其中是否存有冤情?
陈东平的死亡确为悲剧,但非冤情。其责任既在于他自身,也归咎于其父母。
实际上,对于此类“红二代”,国家已尽其所能给予帮助,连毛主席、周总理也给予他机会。然而,他所犯下的罪行,确实难以宽恕。
陈东平所犯罪行及其父母的责任需追溯至陈再道将军。究竟陈东平犯了何罪,导致其罪行与父母相关,需从陈再道将军的情况讲起。
陈再道将军1909年生于湖北麻城,18岁参军入红军。于土地革命、抗战及解放战争中,均展现出卓越表现。
毛主席赞他打仗英勇,为真战将。陈毅元帅亦以诗语评之:“再道之勇”,彰显其非凡勇气与战绩。
陈再道的感情历程颇为曲折,他在故乡曾娶妻,但离家后,地主恶霸将其妻掳走卖往他乡,自此夫妻失联。
后来,经陈赓将军与参谋长卜盛光牵线,他与妇救会干部张双群结为夫妻。
婚后不久,陈再道重返战场,与妻子聚少离多,常感愧疚。1940年,长子陈东平出生;三年后,次子陈南平降世。
因工作需要,夫妻将陈南平托付给河北老乡抚养,而携长子陈东平一同前往延安。
陈再道与张双群秉持朴素理念:自身虽苦,不让孩子受苦。冬日里,陈再道不畏严寒,外出捡拾煤核,只为给陈东平取暖。
陈东平健康成长,如他们所愿。虽后来有了其他孩子且陈南平归家,但因共同生活经历,夫妻对陈东平始终更为关爱。
关爱与溺爱,界限微妙。众多家长常混淆,以为满足孩子所有要求是爱的表现,却未意识到这种爱的危害,远超棍棒教育。
陈东平自幼受母亲溺爱,待陈再道外出任职且张双群随行后,作为秘书的她难以兼顾,导致陈东平管教缺失。
他不知何时沾染恶习:斗殴、酗酒、吸烟,且阅读不良书籍。随时间推移,他对异性产生异样兴趣,常有流氓举动。
学习成绩始终无法提升,进入高中后,挂科现象尤为频繁。
陈再道将军很快得知儿子的劣行,愤怒至极,严惩陈东平一顿,意在令其深刻反省,改过自新。
然而,此刻管教已迟。陈再道离去后,陈东平迅速恢复原样,且行为更加恶劣。
陈再道无奈,遂请陈赓将军协助,安排其子入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军工,为中国首所专注武器研究的高等学府,由陈赓将军创立并担任校长。
为扩大生源,陈赓倡议高干子弟入读哈军工。陈东平本就符合条件,加之老战友陈再道的请求,他更应前往该校就读。
陈赓核准了陈东平的入学申请,允许这位行为放荡的“少爷”进入军校就读。
军队如同锻造场,朴素之人历经锤炼必焕然一新。然而,陈东平彼时已肆意妄为,难以约束。
他无法承受学校的艰苦,频繁请病假。陈东平身形瘦弱,教导人员担心出事,不敢严管,多采取放任态度。
半年后考试,陈东平的成绩表现令人大失所望。
考试结束后,陈东平决定彻底放松,向学校申请长假并获准,随即返回家中。
父母不在,家中无管制,陈东平又与狐朋狗友相聚,肆意玩乐,渐渐成为军队大院中的一方霸主。
每晚,陈东平倍感寂寞,便以阅读不良书籍和收听广播为乐。不料,这一听广播,却意外为自己引来了灾祸。
彼时,蒋介石大肆鼓吹“反攻”。台湾媒体利用广播,对意志薄弱者实施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动摇其立场。
陈东平偶然间听到广播,内容立刻吸引了他。广播中描述台湾为繁华世界,男女关系自由。
陈东平对此深感向往,脑海中不禁萌生了叛逃的念头。
不久后,他借电台联系敌特,意图窃取军事情报。失败后,陈东平执迷不悟,向国民党泰国特务机构发送了“投诚信”。
陈东平未曾料到,信件未出国即被公安截获。经多次调查甄别,他进入了办案人员的视线。
牵涉开国上将后,办案人员察觉事态严重,上报毛主席。毛主席震怒,即派蔡顺礼率工作组赴哈军工调查。
陈东平问题极为严重,身为“红二代”,他未能自律,品德行为败坏,更预谋投敌叛国,此举性质恶劣。
总政治部迅速决定对陈东平的处理:开除其学籍、团籍、军籍,并下放到农场劳动改造。
然而,此事余波绵延不绝。毛主席一生对子女要求严苛,唯恐他们成为骄奢淫逸的纨绔子弟。
他反复告诫干部勿溺爱子女,然而仍有陈东平之辈出现。由此可见,此类情况绝非个例。
毛主席下令哈军工详查所有高干子弟入学情况,区分认真学习者、混日子者及害群之马。
调查显示,高干子弟入学后,约四分之一品学兼优,半数中等,另四分之一思想落后、成绩差,未达到教学要求。
此外,那四分之一的差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致使许多原本优等的学生受他们牵连,成绩下滑至中等水平。
调查中揭示一严重问题:哈军工导弹工程系有大量高干子弟就读,陈东平亦在其中。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入学时更看重学生政治背景,认为高干子弟更可靠,故多采用保送方式,让他们进入尖端武器研究部门。
然而,实际上,这些人中有许多并未达到入学标准。
获取相关报告后,周总理迅速作出批示。
此招生法致干部子女特殊化,损教学质量,无益学生与学校。乃封建残余,资本主义亦不齿,须即改正。新生须严考,择优录取,严禁徇私。
遵照毛主席与周总理指示,哈军工整顿高干子弟。各院系分别召开座谈会,表彰优秀子弟,同时对表现不佳者提出批评。
对于屡教不改者,将坚决开除。经一年多整顿,哈工大面貌大变,成绩优异的高干子弟数量显著增加。
其中典型的是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将军之子解延风,座谈会后,他在日记中记录道:
我们不会依赖老一辈的成就虚度光阴,更不会辜负党的培养与期望。
他成绩进步显著,不足一个学期便成为广受赞誉的好学生。
陈东平的故事并未随哈军工改革终结。他面前本有光明之路,却执意选择一条不归路。
鉴于其行为,枪毙亦不为过。但毛主席与周总理念其年幼无知,予以宽宥,仅令其劳动改造。此处理方式,实属格外开恩。
然而,陈东平顽固不改,改造期间依旧偷懒耍滑,时常借故装病,拒绝参与劳动。
改造干部因惧陈再道威严,对陈东平管理松懈,致其成为农场中的“大少爷”。
两年后,陈东平重获自由。为防儿子再生事端,陈再道将军将他禁足家中。时光飞逝,再度两年悄然流逝。
1966年,陈再道将军卷入困境。彼时,陈东平的身份与行径已无人问津。借此,他又逍遥法外十多年。
1972年,陈再道重掌帅印,出任铁道兵司令员一职。
1978年,陈再道所有不实指控均被撤销,名誉得以完全恢复。对此深感宽慰的他,随后萌生了离休的念头。
然而,鉴于国家正值急需人才之时,经党中央决定,陈再道最终被留任。
陈再道将军工作调整后,陈东平意外受益,得以进入河南省外贸公司任职,从而获得了一份相当可观的收入。
然而,国门开放之际,国外恶劣思潮涌入中国。未被彻底改造的陈东平,迅速复原为昔日的邪恶“衙内”。
1982年前后,他连续实施了二十余起犯罪,均涉及流氓行为。
几位受害妇女因受他侮辱而不甘,却又惧于告发,最终选择了自我了断的方式,以此作为对屈辱的抗争。
全国严打风暴时,陈东平案件迅速被揭发。他未能逃脱,终被捕并判处死刑。
消息传至,张双群震惊不已。她寻至丈夫,小心翼翼询问,能否求情以饶儿子一命。
陈再道将军沉痛表示:“身为国家干部,我儿却犯下对不起人民国家的错,我无颜为其求情。”
1984年,陈东平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陈再道将军除兄长外,另两子陈南平、陈少平均成国家栋梁,一生恪守法律,成为有用之才。
一个家庭中孩子性格迥异,表明单纯的“遗传”因素不足以解释这种差异,可见遗传决定论并不可靠。
孩子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溺爱,及是否在成长关键期给予正确指导。
【参考资料:】
360百科陈东平案词条:该词条介绍陈东平案件,涵盖案件背景、经过、结果及影响,确保信息准确全面,帮助用户深入了解此历史事件。
共产党员陈东平涉案,此案影响重大,惊动了毛泽东。案件涉及党员纪律与作风问题,彰显了党对违纪行为的严肃处理态度。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报道,开国上将陈再道26岁时任红四军军长,表现卓越,毛泽东多次赞誉他为“一员战将”。
红旗网报道,毛泽东强调:务必妥善教育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