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有门道:尿素用几次?用多少?2个关键点得知道!

渔乡追梦人 2025-02-22 23:55:07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辛辛苦苦种了一季小麦,眼看着别人家的麦穗饱满金黄,自家地里的却稀稀拉拉,产量上不去,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这其中啊,施肥可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尿素,用得好,那可是“金坷垃”,用不好,就是“水漂”。

不好!

小麦为啥总“生病”?

小麦这东西,娇气得很,稍微伺候不好就给你脸色看。

它一生中对氮肥的需求有两个“高峰期”,就像人要吃饭一样,什么时候吃,吃多少,都有讲究。

第一个高峰期是“分蘖到拔节期”,这段时间就像小孩子长身体,拼命吸收营养。

这时候土壤里的养分要是跟不上,那小麦可就“营养不良”了,根系发育不好,个头也长不高,你想啊,地基都没打好,后面怎么盖高楼大厦?

更别提分蘖了,分蘖少了,麦穗就少,产量自然就上不去。

第二个高峰期是“拔节到孕穗期”,这阶段是小麦“猛长个”的关键时期,对养分的需求量更大。

如果这时候氮肥供应不足,那小麦就会“发育迟缓”,直接影响到后期的产量。

你想想,要是到了孕穗期,小麦“没劲儿”孕育花粉和麦穗,那还能指望啥?

而且,如果小麦在生长后期缺氮,还会直接影响千粒重和穗形大小,这两个因素都是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减少都会让收成大打折扣。

所以,小麦施肥,既要注重早期,也不能忽视后期。

快看!

增产秘诀是啥?

那么,到底该怎么给小麦施尿素呢?

别着急,咱们一步一步来。

以前的老方法,农民伯伯们凭经验追施20%的尿素,但现在看来,这已经不太科学了。

时代在变,技术也要更新,用更科学的方法,才能让粮食高产,还能省钱,保护土地。

有数据显示,不追施尿素的小麦,平均亩产量是459千克;追施20%尿素的小麦,亩均产量能达到699千克;而追施40%的尿素,亩均产量甚至能上升到769千克!

看到了吧,追施尿素的量越多,产量越高!

当然,这40%的尿素可不是一股脑儿地全给它用上。

而是要把氮肥合理地分配到基肥和追肥中。

一般来说,可以采取传统的施肥方法,将60%的尿素作为底肥施入土壤,剩下的40%作为追肥使用,这样就能保证小麦获得充足的营养。

天呐!

尿素用错=白忙活?

追肥也有讲究,什么时候追?

追多少?

这可不是随便说说。

第一次追施尿素要控制在拔节之前。

这时候的小麦已经分蘖了一段时间,对养分的需求非常高,追施尿素能确保它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保证健康茁壮地生长。

不过,这也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来决定。

比如,有些地区夏季降雨时间长,气候湿润,土壤中的氮不利于冻结。

针对这种情况,就要把追施时间提前,让小麦在分蘖后尽快获得充足的营养。

如果你的地区气候条件比较好,没有潮湿问题,那就可以正常追施尿素。

但如果气候潮湿,就要控制施肥时间,否则反而会降低产量。

第二次追施尿素要控制在孕穗之前。

这时候,小麦根区内通常还存在一定量的剩余氮素,所以不需要过多施用,只需要少量补充即可。

可以选择叶面喷施尿素,这样可以提高用氮率,同时也能促进粒重增加。

比如,可以用0.5%至1%浓度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

别慌!

施肥口诀来啦!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掌握追施氮肥的时机,我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口诀”:

总之,种小麦施肥,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能照搬照抄。

只有恰当掌握时机,合理因时置物,才能提升土壤质量,让作物茁壮成长。

说了这么多,其实种地就像养孩子,要用心,要细心,要根据它的“脾气”来照顾它。

掌握了小麦施肥的“脾气”,就能让它长得更好,产量更高,咱们农民伯伯也能更有盼头!

所以啊,种地这件事,不仅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

多学点知识,多了解一些方法,就能让咱们的收成更好,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