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小伙突发消化道大出血!竟是这块“黑暗大陆”惹祸端

扬眼 2025-04-13 19:06:12

22岁的小王(化名)是一名大四学生,平时饮食规律,酷爱运动,从来没生过什么大病。近日,小王在宿舍上厕所时,发现自己的大便呈黑色,他立刻求助“deepseek”,了解到黑便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信号。机智的小王赶紧来到学校附近的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急诊科进行就诊。

根据小王的描述,急诊科联络医院消化内科团队迅速启动绿色通道,为小王进行急诊胃镜检查。然而胃镜检查下未见明确的出血灶,消化内科建议小王先办理住院,进行肠道清理准备,第二天再做进一步检查。

晚上8时许,小王病房的洗手间内,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同伴打开门一看,地上已经流了一大滩血,而小王倒在血泊中,脸色苍白,手脚冰冷。同伴赶紧呼唤护士。正巧,消化内科张以洋主任正在病房查房,闻声赶来,判断这是危及生命的消化道大出血,必须立刻找到出血灶并进行止血!

张以洋主任第一时间召集消化内镜中心医护团队、麻醉团队为小王进行急诊结肠镜检查。经过仔细检查,结肠镜下仍未发现出血病灶!胃镜与结肠镜的双重检查,基本可以排除肠道系统上段和下段的病变,目前唯一有可能的出血点就是中段的小肠了。张以洋主任当机立断,立刻组织团队为小王进行急诊小肠镜检查。

据悉,小肠是人体最长的消化器官(约5-7 米),且盘曲在腹腔深处。传统的胃肠镜、结肠镜只能检查消化道两端,而普通 CT 、超声则难以发现微小病变,导致小肠被称为 “消化道的黑暗大陆”。

小肠镜检查是消化内镜领域的“高阶技术”,能有效诊治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但该技术对操作医生经验、设备环境、团队配合度要求都极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小肠镜精准探查,张以洋主任最终在小王的回肠下段发现了一处憩室活动性出血点。团队迅速用钛夹夹闭创面止血,并仔细标记定位,为后续普外科团队进一步手术提供依据。晚上10点左右,小王的消化道大出血终于止住了,年轻的生命保住了!

记者了解到,小王已从医院消化内科转至普外科,由郑立锋主任团队为其开展完全腹腔镜下小肠病损切除及肠吻合术,历时1个多小时,腹壁三个0.5-1.0cm“钥匙孔”大小的微创手术,让小王从此彻底摆脱消化道大出血的风险。

经过对切除病灶的病理分析,小王最终被诊断为麦克尔憩室炎。麦克尔憩室是一种先天性小肠畸形,全球约2% 的人存在此问题,多数人终身无症状。然而一旦发作,便可引发致命出血、肠梗阻、急性炎症等危急症状。

张以洋主任提醒,若出现暗红色血便、反复脐周痛、不明原因贫血,务必警惕小肠病变,尽早到医院进行小肠镜等针对性检查。

通讯员 刘子淳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校对 王丽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