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富国
1989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10.4亿吨,这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也是经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
新华社的记者接到“重点稿”的采写任务后,找到了当时主管煤炭工业的能源部副部长胡富国进行采访。
采访结束后,天色已暗,但记者们意犹未尽,开始与胡富国拉起了家常,谈起了这位副部长的家庭情况。
谈话中,胡富国向大家讲述了他这个来自山西长治长子的农村娃,如何一步步从一名中专生、矿工,进修成为一名大学生,之后又当上矿长,山西省省上……再到如今的副部长的历程。
当记者问起胡富国妻子的情况时,胡富国说出了一个让大家惊讶不已的答案:“我妻子实在没什么可介绍的,她是一名锅炉工。”
胡富国的话,让记者们兴趣倍增。但是,就在大家想要对胡富国妻子的情况挖根究底时,胡富国却说:
“党和人民给予我的已经够多了,我怎么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家人谋私呢?没有党和人民的培养,我这个下窑的农村娃,能成为高级干部吗?没有给妻子安排工作,不是我没能耐,而是我们不能那样做!”
记者提出给胡富国妻子拍照时,她特地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胡富国的妻子名叫常根秀,早年他们刚结婚时,胡富国将妻子带到他所在的大同矿务局,在矿上的幼儿园担任幼教。
1980年,胡富国被任命为山西省西山矿务局局长后,有关部门曾多次提出要给胡富国的妻子常根秀安排一个正式工作,但胡富国每次都谢绝好意。
胡富国对妻子说: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旧社会,咱们不能搞封建社会那一套。要是我都做不好,哪有资格去管别人?你跟着我,就受点委屈吧!”
常根秀非常理解丈夫,因此她并没有说什么。此后,常根秀在煤管局的招待所做临时工,负责一整层楼的清洁工作。
常根秀每天忙完工作,回家还要给四个孩子做饭洗衣服。经过一天的忙碌,每到晚上吃饭的时候,常根秀常常累得端着碗打瞌睡。
换季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常根秀晚上还不能早早入睡。因为她要给孩子和丈夫做棉衣御寒。
胡富国经常要到矿上去,穿上妻子做的厚棉衣暖烘烘的。后来,他当上了省委书记,依旧穿着妻子当年亲手给他做的棉衣。
胡富国当上煤炭部副部长后,全家搬到北京生活。苦了大半辈子的常根秀心想:这下总能给自己安排一个像样的工作了吧。
但是,胡富国却对她说:“你到机关的澡堂烧锅炉去吧。”
常根秀念叨道:“我跟了你一辈子,也没沾什么光。”
胡富国带着几分歉意笑道:“锅炉房里除了脏点、热点,没啥不好的,还离家近。”
常根秀虽然念叨了丈夫两句,但她是理解丈夫的。
去锅炉房报到的第一天,朴实的常根秀还担心自己“挤”了别人的工作。
直到原来在锅炉房工作的姑娘告诉她:“我早就不想干了!”的时候,常根秀才放下心来。
锅炉房的工作,不仅仅是胡富国说的脏和热,还有一个问题是锅炉房里的一氧化碳浓度很高,胡根秀每天都只能站在门口,夏天热,冬天冷。
另外,在锅炉房工作,给孩子们做饭也成了一大问题,常根秀一点儿也没有享受到胡富国所说的离家近的好处。
因为,这里每天洗澡有两个高峰期,一个是中午,一个是晚上。所以,午饭和晚饭的时间,常根秀都要待在锅炉房里,把热水烧足。
常根秀只能在每天上班前给孩子们做好饭。有时候时间赶不上,孩子们就只能吃点干粮填肚子,或者是去外面的小摊上凑合一下。
春节期间,别人都是一家团聚,常根秀还要在锅炉房里加班。从早上七点多一直到晚上。
为了不耽误大家洗澡,常根秀即便是有个小病小灾,也会硬挺着。因为那里只有她一名锅炉工。
记者将胡富国的妻子是一名锅炉工的消息报道出去后,立即引发热议,国家总理专门致电胡富国:“我才知道你夫人在烧锅炉……”
胡富国平淡的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党对我够好了……”
此后,常根秀依旧在默默烧锅炉。一直到1992年,常根秀因为积劳成疾,需要做一个大手术,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
上手术台前,胡富国紧紧握住妻子的手,愧疚的说道:
“你要平安出来!四个孩子都是你一手拉扯大的,我没有操过心。我让你做了7年又脏又累的服务员,又做了10年锅炉工,我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啊!”
胡富国
手术完成后,常根秀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从工人岗位上退休,继续站在丈夫的身后默默支持他的工作。
而胡富国则继续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这一年,胡富国回到山西担任代省长。刚上任不久,胡富国就来到农村,展开为期10天的调查。
当胡富国一行人乘坐一辆小型面包车,来到山西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临县后,没有进县城,而是直奔全县最穷的乔峁村。
联合国一位官员到临县考察时曾说:“这里没有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一路上,映入胡富国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荒山秃岭与黄土高坡,这样的地貌,毫不掩饰的展现了这片地区人民的贫困。
当胡富国来到乔峁村小学,看到30多个孩子挤在一间破旧昏暗的土窑洞中读书时,心中不由得涌上一股酸楚:
已经解放四十多年了,这个在战火中养育了无数人民子弟兵的革命老区,他们的孩子还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这让胡富国惭愧不已。
他轻轻抚摸着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的头,问长问短:“你多大了?认识多少字了……”
当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答对两道题后,胡富国马上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夸奖道:“你今天考了一百分!”
置身于这样的破窑中,胡富国的脑海里浮现出了自己向全省老百姓的保证:
说真话,办实事,做表率!
想到这里,胡富国不禁泪眼蒙眬。他当即拍板:由省里给临县增拨50万元的教育经费,其中2万元用于给乔峁村小学改善教学环境。
临走前,全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汇集到村口为胡富国等人送行。
在北风的呼啸声中,村民们静静站在山头,目送胡富国的汽车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中。
后来,乔峁村新校舍破土动工时,村里的孩子们给胡富国寄去了一封非常朴素,但又充满炙热感情的礼物——一包枣、一双鞋垫。
那双鞋垫上,一只绣着“奔小康”,一只绣着“上台阶”。这都是胡富国与村民们共同的愿望。
当胡富国收到这份礼物后,心里瞬间涌上一股暖流。他当即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200元,让妻子上街买23个精装硬皮笔记本以及一些自动铅笔,送给孩子们当礼物。
胡富国
他还亲手在每个笔记本的扉页上写下对孩子们的祝愿:
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当乔峁村的孩子们收到胡富国的礼物后,老师与孩子们激动的哭出了声。
此后,胡富国又主持召开了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3年内拨款1.4亿元,用于改善全省贫困地区中小学的办学条件。
光改善办学条件还不行,还需要留住人才,才能更好的培养下一代人。
于是,胡富国他们决定,将1993年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的名额增加一倍,从原来的1500名,增加到3000名。
另外,他们还决定给全省民办教师每个月增加20块钱的工资,给公办教师增加3块钱的工龄津贴。这些费用,都由省财政部来解决。
另外,胡富国还提议,提高省内高等院校以及中等专业学校在山西以及贫困县招收学生的比重,扩大定向招生、定向分配比例。
对于那些自愿分配到农村乡镇以下单位工作的大专生、中专生,工资高定一级甚至是两级。
胡富国之所以在教育上下这么大功夫,是因为他觉得治穷先治愚,山西穷,不是穷在资源上,而是穷在农村缺乏科技、文化人才上。
他经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山西人民尽快致富奔小康,最根本的长远大计,还是在于培养千千万万的人才!”
因此,胡富国出任山西省长后,每到一处检查工作,必看两个地方,一个是贫困户,一个就是学校。
他说:“山西经济发展的后劲在人才,山西21世纪的希望在教育!”
为此,他们给各地党委、政府下了“死任务”:在八五期间,全部消灭土窑洞教舍,更换破桌椅板凳。
胡富国强调:抓教育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事业,绝对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只图好名声!
除了教育,胡富国还非常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
他刚上任山西代省长后,外出参加的一个会议就是国务院在陕西召开的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会议。
当时,各省前来参会的都是副省长,只有山西是胡富国这个正省长。足以见得,胡富国对于这次会议的重视程度。
开会期间,胡富国每天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认真记笔记。
看到胡富国这个样子,国务院一个负责同志说:“富国同志刚到山西,就如此重视乡镇企业,山西的乡镇企业发展很有希望啊!”
胡富国
这位负责同志的估计没有错,在胡富国的带领下,山西的乡镇企业很快就出现了“超常规”发展。
子啊胡富国刚上任的那一年,山西只有一个“亿元村”,仅仅一年时间左右,山西一下子就冒出了14个“亿元村”。
1993年,山西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了708.4亿元,比前一年增长了78.8%,提前实现了“八五”翻番,在中西部地区名列前三名。
在表彰发展快的乡镇企业大会上,胡富国亲手扎了一朵大红绸花,绑到奖品奥迪轿车上,然后又亲自将车钥匙交给获奖的农民企业家。
紧抓教育与经济的同时,胡富国还非常重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
胡富国常常对各级干部说:
“如果不能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居乐业的环境,那就是严重失职。如果不能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分子,就是对人民的犯罪!”
胡富国上任没多久,就收到一名中学生的求助信。
这名学生反映称,自己的父亲有一个菜摊子。县公安局局长的儿子骑摩托车经过菜市场时,撞翻了他父亲的菜摊子,双方因此发生争执扭打在一起。
但是,那名公安局长利用自己的职权,将这名学生的父亲行政拘留。期间,他的父亲被人活活打死。
对于这样的结果,当地提出“私了”。
看到这里,胡富国愤怒不已。他立即亲自过问此案,并多次听取案情汇报,要求有关部门尽快依法严肃处理。
虽然胡富国发话了,办案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阻力。胡富国气得拍案而起:
“如果这个案子处理不了,我就不当这个省长了!”
后来,这个案子得到了公正处理。
1993年9月中旬,胡富国卸任山西省省长一职,担起了省委书记的重任。
上任后,胡富国不断强调:“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要廉洁自律!”
要求别人的时候,胡富国首先起到了表率作用。凡是要求下级做到的,他一定会先做到。凡是禁止下级做的,他自己则坚决不做。
每次下乡,胡富国总要语重心长的对各级干部说:
“我们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我们一定要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办事,为人民做主!不要忘记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后代,欺负老百姓,就背离了党的宗旨,是对人民的背叛!”
刚走上省委书记的岗位,胡富国就担起了带领山西人民修建太旧高速公路的重任。
上世纪90年代,山西煤产量达到2.92亿吨,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
但是,山西东部主通道原307国道仅仅是四级山区公路,车流量严重超标,不仅事故频发,堵车情况还非常严重。有时候一堵就是三四天甚至更久。
受此影响,山西的煤炭运不出去,经过风吹日晒,发生自燃,给山西造成了极大地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山西每年因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多达三四亿元。
更严重的是,因为交通状况不好,导致山西流通不畅、市场封闭,商品输出受阻,国内外投资者即便对山西有兴趣,但也会因为糟糕的交通状态望而却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西提出修建太旧高速。
但是,想要完成这项工程,谈何容易。除了地形方面的难度,胡富国他们还面临资金方面的困难。
由于没有钱,太旧高速一度面临停工。
太旧高速
一次会议上,胡富国当众表态:“就是卖掉省委大楼,也要将这条路修好!”
为了筹款,胡富国慷慨激昂的询问在场干部:“我们党政干部能不能带头捐钱支援太旧?”
大家齐声说:“愿意!”
胡富国率先表态,捐出自己半年工资5000元!随后,其他干部也纷纷解囊捐款。
山西的百姓也尽自己所能,捐钱捐物。他们有的拿上红枣,推上白面、拉上自家的猪羊送到工地上。
那些实在穷的拿不出东西的群众,则自愿到工地上义务修路,一干就是几个月,一分工钱都不要。期间,有6名筑路工人活活累死在修路现场。
一名年仅27岁的工人倒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快,快给我打一针,工地需要我!”
这名工人去世后,他的妻子带着年仅一岁多的孩子,将他们家辛辛苦苦收获的玉米卖了230块钱,寄给胡富国,声称一定要捐给太旧高速。
每每回忆起此事,胡富国都哽咽不已,他深深被山西百姓的真情与壮举感动。
在大家的努力下,太旧高速一下筹集到了两亿多元。
修路期间,胡富国常常下了班还惦记着修路情况,想要亲自到工地上去看看。
一次,胡富国出门上班前,妻子问他:“你晚上回不回来吃饭?”
胡富国回答:“回来!”
但是,当天妻子做好晚饭,一直等到八点多,还是没有看到胡富国的影子。
原来,那天胡富国去了太旧公路现场后,临时决定去北京,向副总理汇报工作。
胡富国妻子
对于胡富国遇到了的困难,副总理鼓励他:“不要着急,你们要有信心,要为山西人民把事情办好,国家会支持的!”
50000人经过三年苦战,终于将太旧高速修成,这是山西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全国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
而且,这条高速公路还创下了当时三项全国之最:工期最短、造价最低,质量最优。还获得了全国建筑行业质量最高奖——鲁班奖。
在后来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胡富国亲自登台为大家演唱了一首山西上党梆子。
台下的观众激动的手掌都拍红了。还有些工人,笑着笑着就哭了……
太旧高速修成了,但胡富国始终没有忘记那8名牺牲的工人。他下令修建太旧烈士纪念碑,每年都亲自去献花。
1999年,胡富国被调离山西,出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
离任的前一天,胡富国前往太旧烈士纪念碑,再次为烈士们献上花篮。
他还让女儿从银行取出5000元,给8个烈士家属每人包了一个红包。
不仅如此,他每年都会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送给8个烈士家属当慰问金。
离开山西的那一天,数万山西人民聚集到火车站前的广场上,为胡富国送行。
他们流着眼泪,万分不舍的哭喊道:“胡书记,您给我们讲几句!胡书记,您是我们的好书记!胡书记,您常回家看看!”
胡富国动情的说:“我最后死还要回山西!”
胡富国虽然离开山西很多年,但这里的群众始终没有忘记他。有人说:“一走上太旧高速就会想起胡青天胡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