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保卫战失败后,日军攻下了南京城,在南京实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其实在当时情况已经十分明了,南京守不住只是时间问题。无论是国内外都知道,南京根本挡不住日寇的铁骑。也就是说国民政府明知道南京守不住,但是最终还是死守,这到底是为什么?小枫就和大家一起看看。
南京保卫战是在中国军队淞沪会战失利后,日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其实在淞沪会战末期,保卫南京已经被提上了日程,在淞沪会战末期,当时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对上海进行翼侧包围。当时第三战区为了巩固首都南京,下令该地中国军队向南京外围既设阵地转移。日军于1937年11月12日占领上海,即乘胜西进,企图一举攻占南京,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但是当时日军内部意见并不统一,直到11月24日日本参谋本部命令“华中方面”军当日即制定了《第二期作战计划大纲》,进行攻占南京的准备。12月1日,大本营正式下达“大陆第8号”命令,命“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占敌国首都南京。”
而在此时国民政府也开始商议保卫南京的事情,毕竟淞沪会战失利后,南京就失去了屏障,保卫南京自然被提上了日程,国民政府连续召开多次会议,对南京是弃还是守进行了讨论,刚开始大家的意见倾向于是弃,毕竟经过分析中日力量的对比,加上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损失惨重,此时和日军在南京决战根本没有胜算,特别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从军事方面分析了,守城必败,不主张固守南京。
但是有一个人坚决主张固守南京,此人那就是唐生智,当时唐生智在讨论会上大声疾呼:“现在敌人已迫近首都。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仅对不起总理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唐生智这番话让蒋介石十分满意,他被任命为南京卫戍司令,指挥中国军队保卫南京。
中国军队参加南京保卫战的总兵力约15万左右,刚从上海前线撤退下来的第36师、第87师和第88师,加上从他处抽调来的10个师,总共13个师,再加上由军事学院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共计1万2千余人)、宪兵部队、江宁要塞部队,满编将有18万人左右,南京保卫战从1937年12月1日-1937年12月13日,中日双方投入总兵力达三十万,最终中国军队伤亡5万人,日军伤亡1.2万人,南京保卫战失败,南京沦陷。
正如当初所料的那样,南京根本就守不住,中国军民付出了惨痛代价,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明知道南京守不住,最后还要死守呢?小枫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南京的意义非凡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首都对于一个国家不言而喻,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在淞沪会战中破灭,他们想要通过占领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他们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国民政府也知道这些,所以他们更加不可能直接拱手将南京,将首都送给南京,守不住也要守。这也是国家的脸面。
二、蒋介石的脸面
蒋介石是国民政府的领袖,他要为自己的名誉着想,从攘外必先安内,到西安事变,最后到联共抗日,蒋介石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外界抗日的呼声很高。即便蒋介石不想抗日也不行,南京对国民政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真的一枪不放,就放弃南京,蒋介石这个国家的领袖,也就真的臭大街了,所以无论是为国还是为了他自己,南京这一战不可避免。
三、战略层次的考虑
日军就是想要征服南京,既然知道南京不能守住,那就要进行战略转移,以空间换取时间,南京保卫战无论打几天,对国民政府的战略转移都能赢的一定的时间,这十分重要,同时如果南京一枪不放的话,那日军真的就可以长驱直入,这样危害更大。
所以无论怎么说,南京保卫战一定要进行,即使失败也有重要的意义,让日本侵略者看到我中华民族的抵抗侵略者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