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刚过,你还记得今年的元宵晚会吗?
每年春晚总是备受关注,但元宵晚会却往往像家中年夜饭后的甜汤圆,不那么热闹,却总有它的讲究。
今年的元宵晚会看似“平淡无奇”,但细想下来,那些节目背后藏着的细节,也许藏着未来文娱的一些方向和趋势。
不信的话,咱们接着往下聊聊。
老牌歌手不退场,他们仍然有自己的位置还记得这次元宵晚会武汉分会场的周传雄吗?
他唱的《汉阳门花园》,不知让多少人恍然回忆起他经典老歌《黄昏》的旋律。
周传雄,一直以来都是典型的“歌红人不红”,但他的作品却深入岁月长河。
他的出现,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老牌歌手并不会因为舞台上涌现的新人而被遗忘。
不少人觉得,老牌歌手上台只是为了“唤起情怀”,但其实并非如此。
这些歌手用自己的作品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家,有自己的底蕴和实力,并不会轻易在时代的浪潮里消失。
像刀郎、周华健这样的歌手,观众还在期待着他们的再次登台。
此时此刻,谁又能断言未来的舞台上不会再次看到这些熟悉的身影呢?
科技如何在娱乐中寻找趣味突破?
元宵晚会中,你应该记得那个机器人和撒贝宁的“二人转”节目吧?
节目效果比春晚时更好了一些。
特别是撒贝宁一边扶着机器人,一边吐槽时的即兴表现,引得全场观众哈哈大笑。
这不是第一次机器人登台,但却将科技和传统文化、幽默融合在了一起。
不少观众在笑着的同时也在思考:机器人真的可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家人一样参与我们的娱乐吗?
相比科技被神化在遥远的领域,它更需要的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喜闻乐见的场景。
从元宵晚会中的机器人来看,未来这样的尝试很可能越来越多,而在这个方向上的突破,也会拉近千千万万普通人与“高科技”的距离。
从《哪吒2》到刘宇宁:好作品和努力如何登上大舞台谈起国漫,从来不缺少好故事。
今年元宵晚会,电影《哪吒2》的主创们为电影制作了特别节目。
大量观众一边看着伴舞小朋友们的表演,一边感叹国产动画的进步。
确实,《哪吒2》的表现太耀眼了,不仅票房令人瞩目,还给更多人带来了对中国文化的信心。
和《哪吒2》一样,上台的刘宇宁则另辟蹊径。
他原本是短视频平台上的一位普通歌手,靠着直播起家,但最终不仅在元宵晚会上有了自己的节目,还得到了和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合作的机会。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作品够好、努力够多,就能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芒。
这对普通人来说,更是一种潜在的鼓励。
年轻一代逐渐担当,文娱变革初现端倪元宵晚会的舞台上,还有不少新面孔。
易烊千玺的独舞节目让人眼前一亮,周深的歌声更是服众。
年轻艺人的不断成长,逐渐让观众看到了新一代文娱人的崛起。
过去,很多人觉得春晚和元宵晚会渐渐失去了灵魂,因为那些熟悉的老艺术家们离去了。
如今,周深、易烊千玺这些新生代艺人的出现,用他们的专业能力证明,年轻人正在接过大旗。
尤其是周深,不靠流量、不搞竞争,纯粹用实力站上舞台,这本身就带着一种难得的说服力。
这些新生代,正在给观众带来一种愉悦又值得信任的审美体验,也许未来的晚会节目就在他们手里变得更有趣。
无论是这些老牌歌手,还是新生代艺人,又或者是科技带来的趣味性,这都指向一个共同点:舞台的核心始终是作品。
老牌歌手用一首好歌抚慰听众,新一代艺人用专业表现抓住观众目光,而哪吒的故事则用情节和画面让观众击掌叫好。
特别是刘宇宁这样的艺人,也许以前我们会觉得他不够“格调”;但舞台上,他的真诚、努力和不懈奋斗却打动了越来越多的人。
从“草根”到“央视舞台”,他背后的故事,像是一份普通人追梦想的缩影。
今年的元宵晚会传递了一个很简单但又很值得回味的道理:台上的光环,并不是少数人才能拥有的象征。
从老歌手到新锐,从动画到科技,只要用心创造,总有人能看见。
而这样的舞台,也许正是我们对未来抱有更多期待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