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普乐(承德普乐寺)

黑风夜话吖 2024-08-23 02:02:28
欢欢普乐(承德普乐寺)

普乐寺

承德罄锤峰西的山岗上,翠掩着一座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的重檐攒尖顶建筑,它就是普乐寺的主殿旭广阁,当地人称作“圆亭子”。

普乐寺

普乐寺也是一座汉藏风格相结合的寺庙,始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当时的清政府在平定了准噶尔部的叛乱后,又粉碎了大小和卓的暴乱,西北边疆日趋稳定,生活在巴尔喀什湖一带的哈萨克族和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柯尔克孜)族年年派遣要员,到承德避暑山庄朝觐皇帝,并加入木兰秋狝的行列,这就相当于参加全运会了。为了团结这些新归附的民族,乾隆皇帝照惯例修建寺庙,为他们提供宗教和民俗活动的场所。哈萨克、柯尔克孜族信奉伊斯兰教,但外八庙不能破坏佛寺的总基调,于是特说明新建的寺庙只是“表镇抚而资宣慰”,以达到“人天皈依”的政治目的,并没有改变宗教信仰的要求。寺庙的名字取自于范仲淹的“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都高兴了,那就是普天同乐,普乐因此得名。

东门正对罄锤峰

普乐寺非常独特,它一改寺庙南北走向的常规,采用东西布局,而且开出两道山门,西门正对避暑山庄,东门正对罄锤山上著名的那根棒槌石。

普乐寺山门

钟楼

天王殿

从西门入寺,前半部分承袭迦蓝七堂制,由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宗印殿和慧力、胜因两配殿组成。天王殿正在维修,寺里的工作人员很自豪地说,大殿里的天王塑像都是原物,不像有些寺庙看起来很威武,但都是重修的,不知道她指的是哪座庙。

宗印殿

宗印殿

宗印殿为西区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殿脊置琉璃塔,塔侧镶嵌吉祥八宝,气势恢弘。殿内供奉横向三世佛,中尊婆娑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左尊东方琉璃世界教主药师佛,右尊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值得一书的是大殿门前的铁香炉,上铸道教八卦图案,这里的八卦符号代表方位,想起最近见到的某古佛塔上也刻有八卦符号,应该也是这个原因吧。

禅定树

普乐寺西区最值称道的是两棵双修树,也被叫做男树和女树。男树称智慧树,女树为禅定树,从树皮上区分,禅定树更细腻一些。两棵树如修人倒立,头扎入地下,分开的枝杈像张开的双腿。如此形象,也暗合着普乐寺神奇的密宗境界。

闍城

闍城

宗印殿后是石砌的高台阇城,登上城台便是藏式风格。阇城实为一处“曼陀罗”,它是佛教密宗修持能量的道场,也称之为坛,最大的特点是向心布局。阇城共分三层,高逾17米,一、二层是正方形石台,二层台上建有八座色彩各异的喇嘛塔,分青黄白紫黑五种颜色,表示密宗五行地水火风空。

喇嘛塔

喇嘛塔

阇城第三层即旭光阁,普乐寺的最高点,殿内供奉藏传密宗的上乐王佛,俗称欢喜佛。旭光阁是一座重檐覆黄琉璃瓦的建筑,平面为两个同心圆,立面呈亭状,殿内中央须弥座上置国内最大的木质曼陀罗,它由37块木料合成,象征进入涅槃的37种修行方法。曼陀罗内供奉铜质男女双身立姿拥抱相合的欢喜佛,智慧男身三面六臂正面对着罄锤峰的棒槌石,禅定女身一面两臂与智慧身相向而拥,据说这是密宗最高的修炼形式。由于密宗义理艰深繁琐,能习双修的人凤毛麟角。

木质曼陀罗

欢喜佛

藻井

殿内无法拍照,只能在敞开的门口拍摄堪称一绝的旭光阁藻井,穹窿状的天花板绚丽无比,它由斗拱层层收缩而成,中心图案为鎏金蟠龙戏珠,周围龙凤一圈圈环绕,雕工精湛,具有极强的视觉震撼。

罄锤峰石

旭光阁和罄锤峰石、避暑山庄内的永佑寺塔连成一条直线,更像是有意而为,这处胜乐道场传递着臣民康乐、子嗣绵延的美好愿望,也彰显了当时统治者的良苦用心。

普乐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