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越南在抗击美国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并实现了南北统一。随后,越南与苏联结盟,并试图称霸中南半岛。
一九七八年,越南入侵老挝,随后又把手伸向柬埔寨和泰国,以及我国的西沙群岛。与此同时,越南还推行“排华政策”,先后将150万华人驱赶到海上,或者关进了集中营。
一、邓小平点名培养面对越南的“白眼狼”行径,中国在警告无果,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决定于1979年2月17日向越南发动“自卫反击战”。
这是一场惩罚性质的战争,我军与越军交战之后,从1979年2月17日一直打到1979年3月16日获胜,持续时间正好一个月。
战争虽然打胜了,但是我方伤亡却非常惨重。据相关资料介绍,越南的正规军当时伤亡人数5.7万人,民兵伤亡总计11万,而我方伤亡人数也达到了3.2万人之多。
事后大家总结教训,认为这场仗之所以打得这么艰难,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解放军当时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打过大仗了。并且因为六十年代的特殊时期,我们的部队过度重视对于士兵的思想教育,而忽略了军事训练。于是从此以后,解放军内部就开始加强了对士兵们的训练。
到了一九八一年,中央军委就下令解放军在河北省的张家口市举行了一次大阅兵(实战演习)。当时邓小平指定秦基伟负责这一次阅兵活动,并亲自对部队进行了检阅。
一九八一年的九月十四日,阅兵活动在张家口如期举行。这是一次超过11万人参加的盛大阅兵式,是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军演。
军演当天,邓小平的一个举动引起了外界的注意。原来,他在那一天从十余万人中,一眼就相中了一位军队的干部,并中李嘱秦基伟:这个人要好好培养。
这个人名叫廖锡龙,当时只是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团长。邓小平凭借自己多年征战沙场的经验,慧眼识英才,一下就从千军万马上相中了他。
后来廖锡龙果然没有辜负邓小平的期望,在1984年的对越战场上大显神威,最后还当上了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最出名的将领之一。
那么,廖锡龙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邓小平为什么又会一眼将他相中呢?这件事还是得从头说起。
二、智勇双全廖将军廖锡龙生于一九四〇年,是贵州省思南县人。出身于农民家庭的他,自小就和大家一起干农活,所以长得比较壮实。
一九五八年,廖锡龙参军入伍,在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的步兵连服役。很快,他就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连队中出了名。
六十年代中期,廖锡龙经常在部队比武中获得名次。在对抗刺杀、投掷手榴弹等比赛项目中都取得了数一数二的好成绩,可是他在部队里混了五年,才只混到一个班长。
一九六三年,二十三岁的廖锡龙本来有一个机会,可以提干,但是又因为文化程度较低,没能当上干部。
第二年,廖锡龙又不幸因为在一次排爆任务中误触雷管,炸断了右手的一根手指,并且从此失去了提干的机会。
截至一九七九年,廖锡龙在部队里面当了十二年的步兵,有两次差一点就转业回家去务农去了。幸好他所在的部队里面,有领导看中他的军事素质,所以才破例把他留下来。
讲到这里,我想一定有人要问,廖锡龙除了在军事训练和比赛项目中成绩突出外,还有什么别的特长吗?如果他只有这一点优势,我想邓小平怎么也不会看中他吧。
邓小平之所以会在阅兵中点他的名,其实和我们文章开头提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有关,因为一九七九年廖锡龙所在的部队参加了这场战斗。
一九七九年三月中旬,决定结束战事并下令我军撤退的时候,廖锡龙立了一个大功。那个时候,我军和越南人作战是很吃亏的。
因为北越的环境到处都是山地,又有热带丛林作掩护。尽管战争刚开始不久,越方的正规军就被我军打垮了,但是他们的民兵一直在丛林中与我们打游击战,让人防不胜防。
我军深入山地作战,粮食与弹药补给很成问题。而越南就是靠着丛林作战的优势,才能从1961年开始,一直和美国打到1975年。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越南逢人就吹自己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那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才刚刚起步,国家不想被拖入战争的泥沼当中,所以只是惩罚性地打一下越南人就撤兵。
我军要撤退了,越南人就以为我们害怕了,于是得寸进尺地追上来打。在这种时候,我们就需要有一支队伍来“断后”,借以保证我们的主力部队顺利撤离。
当时廖锡龙是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一团副团长,他奉命率领二营阻止敌人追击。经过实地考察,他发现敌人埋伏在附近一个高地上。如果我军在地面与对方交火,只能被动挨打。
于是廖锡龙决定先发制人,不等敌军打响第一炮,他就先行率领二营的战士渡过藤条河,再以攻为守,向敌人的高地发起猛攻,打了个对方措手不及。
这一战,廖锡龙率部一举歼敌67人,而我方只阵亡了一人。所以在此战结束以后,廖锡龙就被晋升为团长了。
邓小平在阅兵的时候,显然已从旁人的口中听说过廖锡龙的名字,所以才会叮嘱秦基伟,要好好地栽培他,当时廖锡龙刚好从解放军军事学院进修完毕。
廖锡龙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参加了阅兵,当年十一月就被升为副师长了,一年多以后他已经成为了三十一师的师长。
到了一九八四年,越南方面又开始侵占我们的老山和者阴山一带,抢掠中国百姓。这一次上级派廖锡龙上阵去收复失地,临去之前,他立下军令状,称只要五个小时就能获胜。
结果因为天气变化,廖锡龙最终用了五个半小时的时间,收复了者阴山。关于一九八四年这一战,还有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
话说越南人从胡志明时代起,就一直和中共学习政治斗争和游击战的方法。后来他们在长达数十年的反法、反美战争中,一直都离不开中国大量人力、物力和军事上的支持。
等到对越自卫反击战开战时,越南人吃着我们提供的粮食,拿着我们当年给的武器,就敢当白眼狼。我军想要去教训他们时,却发现我方的战术,越南人早就一清二楚了。
并且论及作战经验,由于当时的越南已经连续打了多年的仗,经验反而把我们的军队比下去了。所以我们要打越南,总是得做好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打算。
一九八四年,廖锡龙所在的部队在开打之前,就有人开始四处去寻找棺材。说是要准备好三百口棺材,誓死也要把者阴山失地收回。
有人断定,这三百口棺材肯定不够用,因为按照一九七九年那一次的经验,初期开打时,平均每天折损的人数会上千。
而一九七九年那一次开战,一开始并没有非常明确的战略目标。只说是“惩罚”对方,把敌人打痛就好了。
可是一九八四年这一次就不同了,我军是带着明确任务来的。这个任务就是收复老山和者阴山。当时廖锡龙所在的部队和另一支部队是双线并进,他们就是负责收复者阴山。
者阴山海拔1200米,听起来不算很高,但是当地路少沟深,地形复杂,我军从低处向高山上打过去是非常吃力的。
所以我军中高层预估这次伤亡人数不会少,但廖锡龙却不像大家那么悲观,他对大家说,一百口棺材就足够了。
那是一九八四年的四月三十日,当天一直在下雨。者阴山附近每年五月至十月是雨季,如果过了四月三十日都攻不下者阴山,再拖几天,我军带过去的火炮就用不上了。
除了下雨之外,我军还遇到了另一个难题,那就是越军一直躲在丛林的深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藏身的具体方位。
最后廖锡龙想了一个妙招,叫战士找来大量的鞭炮和发电机,用这些东西伪装成枪炮的声音,引得暗处的越南军队,朝发出声音的方向开枪。
这样反复搞了几次,不但把越军藏身的方向锁定,还弄得他们精疲力尽。最后等雨变小,廖锡龙立即下令炮兵集中火力开炮,一举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顺利完成了任务。
事后清点人数,发现我军伤亡人员果然没有过百。这一役之后,廖锡龙名声大噪。接下来他先是被任命为十一军副军长,四个月后又被擢升为军长。二〇〇〇年,晋升为上将。
结语古诗有云:一将功成万骨枯。古往今来,有多少将军的成功与成名,都和手底下战士的大量牺牲分不开。
不过跟随廖锡龙将军的战士却是幸运的,因为他有敏锐的洞察力,并且能够在作战指挥中做到“谋定而后动”,所以在每一次取得胜利的同时,他都能最大程度地减轻战士的伤亡。
后来,中越两国断断续续打了多年的仗,我军涌现出了很多战斗英雄。不过如今的网友在回顾那一段历史时提得更多的却是廖锡龙这一辈,在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来的“中生代”将领。
如今在各大媒体平台上,还时常能见到廖锡龙当年的老部下。每当看到有文章提及廖锡龙将军的名字时,他们总是忍不住要出来自报家门。
他们告诉所有人,自己曾在某时、某地,有幸成为廖锡龙将军的部下。仅仅是曾经当过廖锡龙将军的部下,就已经足以让他们感觉到无上的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