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上说,以色列的诞生就是英国和美国——两个不同时代的超级大国,一手操纵的产物。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中有个十分经典的论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号称世界上最聪明的犹太人似乎始终不懂得这个道理。
以色列如果真的想要在中东这片土地上生存下去,必须要和周边国家搞好关系,把战场上的胜利转化为事实上的政治红利。但以色列没有,每一次中东战争都留下一堆问题,不断恶化自身的处境。
1948年,以色列刚刚宣布建国就遭到了周边阿拉伯国家的群殴。彼时的以军正规军事力量还没有成型,且严重缺乏武器装备,尤其是适合于中东战场的各类装甲车辆。结果,以色列在战争最初阶段几乎崩溃。
1948年的以色列步兵
为了挽救以色列,美国控制联合国通过协议,于1948年6月11日开始停火一个月。利用这宝贵的时间窗口,以色列人用各种方式从世界各地获得必要的物资与装备,同时对军队进行调整,从而成功扭转了战局。最终,以色列赢得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胜利,夺去了大片本属于阿拉伯人的土地。长期困扰世界的中东问题,由此开始。
1956年,为了夺回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英法两国联手以色列对埃及开战。以色列主要负责地面作战,成功夺取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埃及军队损失惨重,但是英法控制苏伊士运河的企图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利益构成冲击。在美苏两国的压力,英法只能认栽。以色列也被迫突出西奈半岛。
不过以色列也并非没有任何收获,与英法两国的合作强化彼此间的关系,为之后英国的百夫长坦克和法国的幻影3战斗机大量进入以色列军队创造了条件。但这惹怒了埃及,更给了阿拉伯国家留下极为不好的印象:以色列就是列强的走狗,不可能和大家和平相处。
百夫长坦克1967年的六日战争,采用与二战德国类似的偷袭战术,以色列空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消灭了埃及、叙利亚等国的空军。有了制空权,陆军就可以肆无忌惮地行动了。在联合国停火协议生效前,以色列强占了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在地的大片土地,有了一定的战略纵深。问题是强占领土使它周边国家的仇恨再也化不开,而占领整个耶路撒冷更是让其成为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敌人,还为后来埋下了无数的隐患。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以军靠着效率极高的动员体系,在一线部队几乎崩溃的不利处境下,靠着预备役和后备役部队的快速参战,再加上美国在物资和情报上的大力支持,成功扭转了战局,延续了自己的优势地位。可是问题依旧没有解决,反而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以色列坦克向埃及推进之后以军大大小小的军事行动就没有停止过,虽然大多数都取得表面的胜利,但持久的和平始终没有到来。
精明的犹太人通过几次中东战争,强占了大片土地,但离自己的目的越来越远。从来在海外做人上人的犹太人,或者说犹太复国主义者不可能接受与人平等相处的,所以不可能考虑周边国家的现实利益。这导致他们无法与周边国家和平相处,战争长期化成为必然。以色列人的政治智慧只能用负数来评价。
除了政治上的短视,犹太人对待平民的态度,或者说对其他民族的态度也存在问题。网上有一个段子:纳粹德国覆灭后,美国带走了德国的技术专家,苏联搬走了德国的机器设备,而犹太人捡起了《我的奋斗》……
以色列总统内塔尼亚胡以色列的建立者在犹太人中属于偏右的存在,在他们眼中自己是上帝的选民,是优于其他民族的。所以他们在对待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时候十分残忍。
从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第五次中岛战争)开始,以色列军队对平民的残忍是举世闻名的。美国人当年在伊拉克的虐囚行为在以色列人看来,都是他们玩剩下的。
以前他们这样做问题还不大,因为西方控制的媒体,或者说犹太资本控制的媒体会把这些消息全部封杀。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出现,想通过操纵舆论掩盖消息已经越来越难了。
1993年《奥斯陆协议》签订后,巴勒斯坦在少数地区恢复一定权力。从此定期打击巴勒斯坦人就成为了以色列国防军的日常,中间的血腥与肮脏罄竹难书。在人类历史上,恐怕只有斯巴达人对希洛人做的事情可以与之相比。
拉宾和阿拉法特会面不仅对外人狠,对自己人,以色列也是重拳出击。主持签订《奥斯陆协议》的总理拉宾最终因为这纸协议,被以色列右翼分子刺杀身亡。曾经对阿拉伯人重拳出击,被认为是以色列战功最显赫的将军沙龙在21世纪初任职总理期间,因为主持了从加沙地区撤军的行动的行动,从而被右翼敌视。连他参与创建的利库德集团也将其开除,完全忘记了他之前对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的狠辣。
这种偏激让以色列很难做出妥协。问题是以色列实际上是英、美两个超级强权为了自身利益扶持起来的。他的存在实际上只是大国搅动中东局势的工具而已。以色列人在六日战争和赎罪日战争的战绩离不开美国的支持,尤其是赎罪日战争。如果没有美国不惜代价的输送物资,以及海量的情报支持,以色列真的会输掉战争,甚至输掉全部。
赎罪战争中被击毁的叙利亚车队可是犹太人,准确说是右翼为主的以色列决策层认识不到这个问题!现在美国的霸权地位已经大不如前,即便没有丧失,也是极大动摇。现在的美国,引进不太可能再给予他们当年那种力度的支持了。
除了政治上的短视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以色列军队自身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1967年六日战争后,以色列人就开始自我感觉良好了。看似辉煌的战绩,让很多军人失去了进取心。后来被埃及军队突破的巴列夫前线就是这种情况的集中表现。这也埋下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军损失惨重的伏笔。
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军队再也没有经历过大规模的正规战争考验。1982年的第五次中东战争中,以军只是单纯虐菜,黎巴嫩军队的装备与训练水平实在上不了台面。之后与巴勒斯坦各个武装组织的冲突,烈度和规模还要低得多。
第五次中东战争中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2023年10月哈马斯组织发动的阿克萨洪水行动中,以色列军队的表现之所以让人大跌眼镜,长期缺乏足够强度的战斗就是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的情况与以色列的情况类似,未来的战争中美军能否表现更好真的不好说了。
除此之外,以色列军队多数情况下是依赖装备优势进行战争。最为典型的就是贝卡谷地空战中,以军的装备体系领先叙利亚一代。一旦这种优势不在,或者发挥不出来就麻烦了。最近铁穹的尴尬就是明证,几百万一枚的拦截导弹去拦截几百一枚的火箭弹,不管拦截成功与否在经济上都是不合算的。更可怕的是,不对称对抗的理念被中东各支武装接受。从黎巴嫩真主党到巴勒斯坦诸多派系,让以色列焦头烂额。
以色列的铁穹防御系统就这样以色列还在作死,招惹伊朗,在德黑兰刺杀哈马斯领导人。未来伊朗的无人机和导弹会不会从各个方向招呼以色列。以色列现在最需要考虑的事情,不是如何维持在中东不可战胜的形象,而是如何体面收场。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刘慈欣这句话,以色列右翼恐怕很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