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苏文茂为何对刘俊杰说:不许和老先生开玩笑要尊重老先生

猪是的看来过倒 2024-12-25 14:06:12

那是一个寻常的下午,天津曲艺团的排练室里,苏文茂严厉地训斥着自己的五徒弟刘俊杰。在场的人都感到诧异,因为平日里对徒弟极其宽容的苏文茂,此刻却显得异常严肃。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德高望重的相声大师如此动怒?这还要从一个月前,在天津民族宫的那场乐亭大鼓演出说起。当时,一段看似玩笑的对话,却引发了一连串令人意想不到的故事。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为何一向以宽容著称的苏文茂会如此严厉?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师徒情深?

一、师徒缘分的开端

1950年的天津南郊小站,刘俊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的母亲是个京剧票友,每天都会哼唱几段老生戏。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刘俊杰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艺术天赋。七八岁的时候,他就能背诵多段京剧唱段,邻里街坊都说这孩子有戏曲细胞。

1958年,八岁的刘俊杰在收音机里第一次听到了快板书。这种独特的曲艺形式立即吸引了他。每天放学后,他都守在收音机旁,跟着广播里的艺人学习快板书的韵律和节奏。经过一年的刻苦练习,刘俊杰掌握了快板书的基本功。他开始在学校文艺汇演中表演,从小站一直演到南郊区,渐渐在当地有了一些名气。

1966年,刘俊杰应征入伍,成为北京军区的一名文艺兵。在部队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曲艺形式,也开始尝试创作一些简单的节目。三年后转业复员回到小站,他成为了南郊区的文艺骨干,经常参加各类演出活动。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刘俊杰的人生轨迹。当时,包括马三立、苏文茂在内的多位艺术家被下放到天津南郊北闸口公社。1971年的一个夏日,刘俊杰在台上表演了一段原创评书《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场演出引起了在场艺术家们的注意。

演出结束后,一群艺术家来到后台。唱评戏的陈佩华看中了刘俊杰的表演天赋,主动向苏文茂推荐。在场的人都知道,苏文茂一向对收徒十分谨慎,从不轻易答应。但那天,或许是被刘俊杰的表演打动,又或许是缘分使然,苏文茂破天荒地主动问刘俊杰:"你愿意跟我学相声吗?"

对于当时的刘俊杰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从小就听过苏文茂大名的他,立刻答应下来。就这样,没有正式的拜师仪式,也没有传统的摆知,刘俊杰成为了苏文茂的第五个徒弟。

这段师徒情缘的开始显得格外特别。在当时的天津曲艺界,拜师学艺往往要经过繁琐的仪式和考验。但苏文茂却打破了这个传统,以一种近乎随意的方式收下了刘俊杰。这个决定不仅影响了两个人的艺术生涯,也为天津相声界增添了一段佳话。

从1971年开始,刘俊杰每天都去找苏文茂学习。起初是练习基本功,然后是学习相声的结构和技巧,再到创作和表演。苏文茂发现这个新徒弟不仅悟性好,而且勤奋好学,对相声艺术充满热情。在艺术圈里,这样的师徒组合并不多见。

二、一次意外的演出

1981年初春,天津民族宫内人头攒动。这天,著名的乐亭大鼓艺术家高凤山要在这里进行一场专场演出。作为天津曲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高凤山不仅在乐亭大鼓领域造诣深厚,更是天津曲艺界响当当的人物。

演出开始前,刘俊杰作为后台工作人员在帮忙布置场地。这时,高凤山来到后台准备。刘俊杰见到这位老艺术家,便上前打招呼。年轻气盛的刘俊杰不经意间开了几句玩笑,说道:"老先生今天要露一手啊,可得让我们这些年轻人见识见识。"

这句看似普通的玩笑话在当时的场合显得格外不合时宜。高凤山虽然没有表现出不悦,但在场的其他艺人都察觉到了不妥。特别是同在后台的苏文茂,立即叫住了刘俊杰。

当天的演出非常成功。高凤山以精湛的技艺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乐亭大鼓表演。他演唱的《三上轿》不仅展现了传统乐亭大鼓的独特魅力,更显示出老艺术家深厚的功底。整场演出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台下掌声不断。

演出结束后,高凤山并未因为刘俊杰earlier的玩笑而生气,反而主动与年轻艺人们交流。他详细讲述了乐亭大鼓的历史渊源,以及自己数十年来在艺术道路上的心得体会。这番谈话让在场的年轻艺人受益匪浅。

然而,这次演出过后,苏文茂却迟迟没有找刘俊杰谈话。直到一个月后的那个下午,在天津曲艺团排练室,苏文茂才正式提起这件事。他严肃地告诉刘俊杰:"不许和老先生开玩笑,要尊重老先生。"

这次谈话的背后,是整个天津曲艺界的传统礼仪和尊师重道的深层文化。在当时的艺术圈里,辈分和资历是极其重要的。高凤山作为乐亭大鼓的代表性传承人,不仅年龄长于苏文茂,在艺术造诣上更是受到整个曲艺界的推崇。

1981年的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普通的艺术表演,更是天津曲艺界新老传承的缩影。高凤山展现的不仅是艺术技巧,更是几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而苏文茂对徒弟的严厉教导,则体现了传统艺术界对礼仪和规矩的严格要求。

这次演出还揭示了另一个重要细节。当时的天津民族宫是天津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经常举办各类传统艺术演出。高凤山的这场演出,吸引了众多文艺界人士和普通观众。演出结束后,不少年轻艺人主动向高凤山请教,显示出那个年代艺术传承的可贵一面。

在天津曲艺界,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每一位老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传承方式,每一位年轻艺人也都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渐渐领悟艺术的真谛。而这次演出事件,成为了刘俊杰艺术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三、师徒情深的体现

在那次严厉的训诫之后,苏文茂对刘俊杰的教导更加用心。1981年下半年,苏文茂开始系统地传授刘俊杰相声艺术中的高深技巧。每天清晨,他们都会在天津曲艺团的小院里练功,从基本的说、学、逗、唱开始,一直到声音的控制和表情的运用。

有一次,在排练新节目《夸住宅》时,刘俊杰遇到了一个技术难点。这个相声段子需要在短时间内转换多个角色的声音,对表演者的功力要求极高。苏文茂不厌其烦地示范,从发声方法到气息运用,再到表情变化,事无巨细地讲解。整整一个星期,他们每天都在排练室里待到深夜。

1982年春节期间,天津曲艺团组织了一场大型演出。刘俊杰被安排和另一位青年艺人搭档演出《夸住宅》。演出当天,苏文茂特意坐在台下第一排观看。这场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刘俊杰娴熟地运用各种声音技巧,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这样的教导方式在当时的艺术界并不常见。许多老艺术家往往采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方式,但苏文茂却选择了全程陪伴式的教学。他不仅教授技艺,更注重艺德的培养。每当刘俊杰在台上有了新的进步,苏文茂总是第一个给予肯定。

1983年,天津曲艺团准备向文化部汇报演出。苏文茂推荐刘俊杰参加,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为了让徒弟能够完美地展现技艺,苏文茂特意编写了一个新的相声段子《夸女婿》。这个作品充分发挥了刘俊杰在声音模仿上的特长,同时也包含了深刻的社会意义。

准备期间,苏文茂每天都亲自指导刘俊杰练习。他们从早上八点开始排练,常常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有时候为了一个细节的处理,两人会反复讨论数个小时。即使在酷暑难耐的天气里,苏文茂也始终保持着这样的教学热情。

在1983年底的汇报演出上,刘俊杰的表现令在场的文化部领导印象深刻。这次成功不仅是对刘俊杰个人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苏文茂教学方法的证明。演出结束后,文化部的领导特意找到苏文茂,称赞他培养新人的成果。

苏文茂的教导方式影响了整个天津相声界。他经常对其他艺人说:"教徒弟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他的影响下,天津曲艺团形成了独特的师徒传承文化。许多老艺术家开始改变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对年轻一代的悉心指导。

这种深厚的师徒情谊不仅体现在艺术传承上,更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逢节假日,刘俊杰都会去苏文茂家里拜访。苏文茂的家人也把刘俊杰当作家庭的一份子。这种亦师亦父的关系,在当时的艺术界并不多见。

1984年春节前夕,苏文茂特意为刘俊杰准备了一套珍藏多年的相声书籍。这些书籍记录了许多珍贵的相声段子和表演技巧,是苏文茂几十年来的心血结晶。这个礼物不仅是对徒弟的信任,更是对艺术传承的重视。

0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