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年2月14日,王毅在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明确回应中美关系时,引用三句古话强调中华民族的坚定立场,并以一句幽默调侃——“翻译可找DeepSeek”——引发国际舆论热议。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汽车加征关税,欧盟则在慕安会上直指跨大西洋联盟的裂痕。这场以“多极化”为主题的会议,正将全球目光聚焦于美欧分歧与中方的战略定力。
特朗普关税“组合拳”:单边主义再掀风浪
当地时间2月14日,特朗普宣称将于4月2日起对进口汽车征收关税,矛头直指欧盟等长期贸易伙伴。这一举措并非孤立行动——此前一天,他已签署备忘录,宣布对钢铁、铝及芯片等产品征收“对等关税”,并要求贸易伙伴对美国商品采取同等税率。数据显示,美国对欧洲进口汽车的关税仅为2.5%,而欧盟反向征收10%。这种不对等的贸易结构,成为特朗普政府所谓“减少贸易逆差”的核心理由。
特朗普(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关税计划覆盖范围广泛,包括日本、加拿大等传统盟友。德国工商会警告称,若美国对欧洲汽车征收25%关税,德国车企每年可能损失超50亿欧元。而美国国内反对声浪同样高涨,底特律三大汽车制造商联名抗议,称此举将导致美国汽车业失去数万个工作岗位。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本质上是对其前任奥巴马时期《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彻底背离。有分析指出,其目标不仅是缩小贸易逆差,更是通过极限施压重塑全球供应链规则。然而,这种单边主义手段已引发多国反弹。欧盟委员会发言人明确表示,若美国执意推进关税计划,欧盟将采取反制措施,包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
美欧“旧怨新账”:跨大西洋联盟裂痕显性化
慕尼黑安全会发布的年度主旨报告以“多极化”为关键词,却意外揭示了跨大西洋关系的深层危机。报告指出,欧美分歧已从单一议题扩散至关税、防务、气候政策甚至地区冲突四大领域,其中乌克兰危机成为矛盾激化的“试金石”。
美国钢铁(资料图)
关税博弈背后:利益分配失衡的显影剂
特朗普政府指责欧洲长期“占美国便宜”,尤其在农产品和钢铁领域享受低关税待遇。但欧盟反驳称,美国对本土产业的高补贴才是贸易失衡根源。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本土汽车制造业提供高达12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而欧盟同期削减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这种“双重标准”让欧洲企业倍感压力。
防务承诺疑云:北约框架下的信任危机
北约成员国承诺将国防开支提升至GDP的2%,但美国对欧洲安全投入的质疑从未停歇。慕尼黑安全会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批评美国“只说不练”,称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缺乏实质行动。更有外交官透露,北约内部就是否延长对乌武器供应期限存在严重分歧。
气候议题的分歧:绿色转型中的话语权争夺
拜登政府虽重返《巴黎协定》,但其提出的“全球最低碳税”方案因附加条件苛刻遭欧盟抵制。欧洲环境署数据显示,若按美国方案执行,发展中国家清洁能源投资将减少40%。这种“环保利己主义”与欧盟倡导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形成鲜明对立。
法国总统马克龙(资料图)
中方亮剑定调:三句古话背后的战略智慧
面对美欧动荡局势,王毅在慕尼黑的发言堪称“一语定乾坤”。他援引“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等古语,强调中华民族“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内核。这三句话看似传统,实则暗含三层深意:
第一层:底线思维与战略定力
“天行健”呼应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长期路线,即便面临外部压力也保持经济增速稳定在5%以上。202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45万亿元,对东盟、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超15%,展现出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二层:超越零和博弈的文明自信
“清风拂山岗”的意象,隐喻中国不卷入美欧对抗的立场。在中美关系中,中方既反对“脱钩断链”,也拒绝“选边站队”。近期中美气候合作备忘录的签署,印证了“竞合并存”的可能性。
第三层:科技自主的终极底牌
王毅提及翻译难题时“点名”DeepSeek,实则暗指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据斯坦福大学研究,中国AI研发投入已占全球28%,且生成式模型专利申请量超过美国。这种技术主权,正是应对国际变局的关键筹码。
多极化浪潮下的全球秩序重构
慕尼黑安全会报告揭示的“国家内部分化加剧”趋势值得警惕。美国智库CSIS数据显示,全球超过70%的国家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不再优先考虑与某个大国绑定,而是转向多元化合作伙伴关系。
慕尼黑安全会(资料图)
在此背景下,中国的角色愈发凸显。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中东国家深化经济纽带;另一方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气候变化基金等议题上提出系统性方案。正如王朔教授所言:“欧洲试图绥靖美国的同时保持斗争姿态,而中国始终扮演着平衡者的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政府虽在关税问题上激进表态,但其国内政治压力不容小觑。中期选举临近,民主党阵营已发起针对其“经济民族主义”的舆论攻势。若共和党内部无法弥合分歧,特朗普的激进政策或将遭遇“自我反噬”。
慕尼黑安全会的喧嚣背后,全球格局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美欧分歧的表象下,是单极霸权与多极共治的深层较量;中美关系的张力中,藏着文明互鉴与科技革命的潜在机遇。当王毅用古话定调时,他传递的不仅是文化自信,更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诠释——在这个变局时代,唯有坚守底线、保持定力、拥抱创新,方能在风浪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