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蒋介石游览峨眉山时,遇猴王行礼作揖,老僧道破背后玄机

军楼史书 2024-11-10 04:48:03

1936年,蒋介石在四川峨眉山设立军官训练团,寻求整合川军力量。在一次视察军训工作之余,蒋介石不顾陈诚的劝阻,执意要游览这座佛教圣地。谁料在登山途中,一群饥饿的猴子突然围攻蒋介石一行。正当警卫们手忙脚乱,场面一片混乱之际,发生了一件令人费解的事:当蒋介石的帽子被扯落,露出光秃秃的头顶时,为首的猴王竟对他行起礼来,其他猴子也纷纷退去。这一奇闻很快传遍四川,民间议论纷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凶猛的猴群突然对蒋介石如此恭敬?而在随后的华藏寺求签中,老方丈的一句话又让蒋介石神色大变。这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蒋介石设立峨眉山军官训练团的背景

1935年下半年,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开始长征。这让蒋介石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此前投入重兵围剿红军的失败,暴露出国民党军队在指挥调度、战术运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地方军阀部队,其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更是令蒋介石深感忧虑。

在四川,以刘湘为首的川军势力庞大。刘湘不仅拥有二十余万人的军队,还掌控着四川的政治和经济命脉。蒋介石深知,要想真正统一全国,就必须设法控制川军。然而,直接采取武力手段显然不可取,这样只会激起川军的强烈反抗。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蒋介石想到了在庐山军官训练团的成功经验。1933年,他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通过对各地方部队军官的培训,不仅提升了军事素质,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这些军官的思想控制。这种方式既不会引起地方势力的强烈反弹,又能逐步实现对地方军队的掌控。

1935年冬,蒋介石派出心腹在四川各地进行考察,寻找合适的训练基地。最终,峨眉山被选为军官训练团的驻地。这个选择颇具深意:首先,峨眉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便于防范不测;其次,这里远离成都,可以减少刘湘等川军势力的干扰;再者,作为佛教圣地,峨眉山自古就有"清修之地"的美誉,在这里办训练团不会引起太多关注。

1936年初,蒋介石任命陈诚为军官训练团副团长,自己则挂名团长。陈诚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此前在庐山军官训练团担任过教官,有丰富的军事训练经验。蒋介石还特别指示,要优先吸收川军中的中低层军官参训,通过训练改造他们的思想,使其逐渐认同中央的领导。

为了体现对川军的重视,蒋介石还在训练团的教官队伍中,特意安排了一些出身川籍的将领。这些人既熟悉川军的情况,又对中央政府忠心耿耿,能够很好地发挥桥梁作用。同时,训练团的课程设置也颇具匠心,除了军事技能训练外,还增加了不少政治理论课程,目的就是要培养这些军官的国家观念,消除地方主义思想。

二、陈诚的谨慎与蒋介石的执意

1936年8月15日,陈诚收到蒋介石关于游览峨眉山的通知时,立即召集了训练团的高级参谋开会。作为长期在军中历练的将领,陈诚对突发情况的处置向来谨慎。在抵达峨眉山的两个月里,他已经多次派人实地考察,对这座名山的地形地貌了如指掌。

当地驻军向陈诚报告,近年来峨眉山的猴群愈发猖獗。由于战乱频繁,香客锐减,寺庙的香火钱大不如前,无力继续维持对猴群的日常投喂。饥饿的猴群经常结队下山,不仅骚扰游客,甚至还会闯入附近的农户家中抢夺粮食。就在上个月,一位随团进山勘察的军需官就被猴群围攻,所带的干粮全部被抢。

更令陈诚担忧的是,宋美龄也表示要随行。作为四川军阀刘湘的政敌,如果蒋介石夫妇在峨眉山出了任何意外,不仅会影响军官训练团的工作,更可能引发政治风波。但蒋介石对陈诚的劝阻置之不理,只是简单地表示:"不过是些猴子罢了,何须如此大惊小怪?"

面对这种情况,陈诚只得加强准备工作。他从驻地抽调了一个加强排的精锐士兵,专门负责蒋介石夫妇的安保工作。这些士兵都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优秀军官,平日里担任军官训练团的教官。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陈诚还特意让他们提前熟悉路线,在关键路段设置了岗哨。

同时,陈诚派人联系了当地著名的金顶庙住持。这位老和尚在峨眉山已住了三十多年,对付猴群很有经验。按照老和尚的建议,陈诚准备了大量的花生、苹果等食物,打算在遇到猴群时用来安抚。此外,他还让人准备了驱猴竹竿和烟火,以备不时之需。

宋美龄原本打算穿着旗袍游山,但在陈诚的建议下,改穿了更适合登山的装束。陈诚还特意安排了四名女兵护卫宋美龄,这些女兵都是从南京特别调来的,经过严格训练,枪法精准。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陈诚还在沿途各大寺庙都派了联络员。一旦发现情况,可以立即通过寺庙的钟鼓传递信息。他甚至在上山的必经之路上,提前布置了几处休息点,每处都储备了充足的食物和饮用水。

就这样,在层层准备之下,蒋介石夫妇的峨眉山之行终于在1936年8月16日清晨开始了。然而,就在队伍刚过报国寺不久,陈诚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三、登山途中的意外变故

蒋介石一行刚过报国寺约莫一里路,就在著名的"一线天"峭壁下遭遇了猴群。据随行的警卫处长萧山令事后回忆,当时至少有三四十只猴子从四面八方包围了队伍。这些猴子个头都不小,尤其是走在最前面的那只猴王,体型几乎赶上一个十岁孩童。

起初,陈诚命令士兵按照预定计划,将准备好的食物抛向猴群。但这些猴子似乎对食物并不感兴趣,反而越逼越近。其中几只胆大的甚至直接跳到了警卫的肩膀上,试图抢夺他们手中的武器。情况危急之下,陈诚立即下令组成防御圈,将蒋介石夫妇护在中间。

当地的向导李福山后来向《川报》记者透露,这群猴子的异常举动与当时的特殊情况有关。1936年夏季,四川遭遇了罕见的旱灾,山上的野果减产,再加上寺庙香火不旺,猴群经常饿得发狂。而蒋介石一行人衣着光鲜,在猴群眼中无疑是"肥羊"。

正当警卫们手忙脚乱之际,一个意外发生了。一只猴子突然从背后跳到蒋介石头上,将他的军帽扯了下来。就在众人惊慌失措之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蒋介石那光秃秃的头顶暴露在阳光下时,为首的猴王忽然停止了进攻,竟对着蒋介石拱手作揖,其他猴子也纷纷效仿,随后慢慢退去。

这一幕被当时在场的军官训练团学员邓克明用照相机拍了下来。这张照片后来被刊登在《申报》上,引起了轰动。不过更令人称奇的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当地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僧人在看到这张照片后说了一句话:"峨眉山的猴子最敬光头,因为它们把光头的人当成了得道高僧。"

这一说法很快在当地流传开来。峨眉山的猴群世代生活在佛教圣地,天天见惯了僧人的光头。在它们的认知中,光头就意味着尊者。蒋介石平日里总戴着军帽,这次帽子被扯掉后露出的光头,恰好让猴王产生了错觉。

这个解释虽然听起来有些荒诞,但确实符合当地的民间传说。据峨眉山志记载,早在明朝就有类似的记载。当时有位云南商人在峨眉山被猴群围攻,因为突然被风刮掉了帽子露出光头,猴群立即退去。此后,当地人就流传着"光头避猴"的说法。

军官训练团的学员们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详细记录。据统计,当天在场的军官和士兵就有三十多人,他们的证词基本一致。《川报》、《申报》等多家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使得这个故事在全国范围内广为流传。

不过,这场意外并没有影响蒋介石继续登山的决心。在确认猴群已经完全退去后,他执意带领队伍继续前进,直到到达华藏寺。而在华藏寺发生的事情,则让这次峨眉山之行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四、华藏寺的神秘求签

历经猴群惊变后,蒋介石一行人终于在下午两点抵达了华藏寺。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以其独特的求签方式闻名。与其他寺庙常见的抽签不同,华藏寺的签文都刻在寺内一面古老的石壁上,共有一百零八个签位。求签者需要手持铜钱,闭目向石壁抛掷,铜钱落在哪个签位,就解读那个签文。

当时的华藏寺住持是一位名叫明远的老和尚。据寺庙的记载,明远法师出家六十余载,精通佛法,在四川佛教界颇有威望。这位老和尚平日深居简出,很少见客。但在得知蒋介石要来时,他破例出面相迎。

按照华藏寺的传统,凡是重要宾客到访,老方丈都会陪同其求签。蒋介石手持铜钱站在石壁前,第一次抛掷,铜钱竟然立在了地上,这在寺庙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按照惯例,这种情况需要重新投掷。第二次,铜钱落在了第七十二号签位。

这个签位的内容颇为特别。据当时在场的华藏寺知客僧人广慈法师记载,这则签文写道:"峨眉金顶现,莲花座上观。南来一童子,头光射天关。"明远法师在看到这个签位后,对蒋介石说了一句令人费解的话:"施主与峨眉山,竟有如此因缘。"

这句话引起了在场人员的好奇。经过寺庙僧人解释,原来这个签位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清朝康熙年间,一位来自浙江的商人在此求得此签,后来果然在峨眉金顶亲眼目睹了佛光显现,此后弃商从佛,成为一代高僧。而蒋介石恰好也是浙江人,这个巧合让众人啧啧称奇。

更令人惊讶的是,就在蒋介石求签的同时,寺内的钟楼突然响起了钟声。按照华藏寺的规矩,除非特殊节日,平日里是不会敲钟的。寺庙的执事僧人立即前去查看,发现钟楼内空无一人,大钟却自行发出声响。这一怪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寺院。

宋美龄也想求签,但明远法师却说:"一家之中,只需一人求签即可。"这句话后来被一些研究者解读为暗示蒋介石将主导家族的命运。不过这种说法缺乏确凿证据,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寺庙的一种传统规矩。

离开华藏寺时,明远法师送给蒋介石一串佛珠,说这是寺中开山祖师留下的宝物。这串佛珠据说是用峨眉山金顶的沉香木制成,有静心明智之效。蒋介石此后常常佩戴这串佛珠,在重要场合也经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这次华藏寺求签的经历,在当时并未引起太多关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看似普通的求签过程,却被后人赋予了种种解读。特别是那句"南来一童子,头光射天关"的签文,更是被一些研究者与此前猴群事件联系起来,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玄妙的联系。

五、金顶佛光与意外发现

离开华藏寺后,蒋介石一行人继续向金顶进发。当时的金顶游路尚未修建完善,只有一条崎岖的山径。队伍中的摄影师张道藩在其日记中记载,攀登过程异常艰难,特别是最后一段"九十九道拐",几乎每个人都走得气喘吁吁。

到达金顶时,已是下午四点半。按理说这个时间看到佛光的机会极小,因为峨眉佛光通常出现在清晨。然而,就在一行人准备安营扎寨时,天空突然起了变化。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涌来一片云海,将整个金顶笼罩。

根据当时金顶普贤寺的住持道明法师记载,云海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光环,光环中央隐约可见一个人形虚影。这种现象就是著名的"峨眉佛光"。更令人惊异的是,当蒋介石走近观看时,那个人形虚影竟与他的身形完全吻合,连头顶的光晕都一模一样。

这一奇观持续了约莫十分钟。张道藩试图用相机记录下这一景象,但当时的照相技术还很原始,加上光线条件不佳,最终只拍到了一片模糊的光影。不过,在场的二十多人都亲眼目睹了这一景象,包括几位军官训练团的外籍教官。

就在众人还沉浸在佛光带来的震撼中时,一名负责搭建营地的士兵报告了一个意外发现。在清理金顶一处积雪时,他们发现了一块石碑的残片。这块石碑上刻有几个已经模糊不清的文字,经道明法师辨认,竟然与华藏寺那个签位上的文字有几分相似。

道明法师告诉蒋介石,这块石碑可能是明朝万历年间立的。据《峨眉山志》记载,当时有一位高僧在金顶修行,曾留下预言碑文。这位高僧同样来自浙江,也曾在金顶见到过佛光。但随后的几百年里,这块石碑就mysteriously消失了,直到这天才重见天日。

这个发现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兴趣。他命令随行人员仔细搜寻周边区域,很快又发现了几块石碑碎片。虽然这些碎片上的文字大多已经风化,但仍能依稀辨认出"南来"、"光"等字样。当晚,蒋介石特意让人将这些石碑碎片小心收藏。

第二天清晨,一行人准备下山时,道明法师将一份金顶普贤寺的古籍抄本赠送给了蒋介石。这份抄本记载了明清两代在金顶发生的各种奇异现象,其中就包括了那位浙江高僧的预言全文。可惜这份抄本在后来的战乱中遗失,其具体内容也无从考证。

这次金顶之行的经历,很快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特别是佛光显现和石碑出土这两件事,更是被一些民间人士视为祥瑞之兆。不过,蒋介石本人对这些传言始终保持沉默,只是在日记中简单记录了这次登山的经过。而那些石碑碎片的下落,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