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的深秋,寒风凛冽,红军在历经千难万险,穿越茫茫草地后,终于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前方隐约有炊烟升起,似乎预示着草地的尽头就在不远处。然而,此时的红军已是疲惫不堪,疾病和饥饿像两座大山,压得战士们喘不过气来。
就在红军将士们强忍饥饿,谨慎地接近迭部的崔古仓时,一个诡异的景象出现在他们眼前:整个村庄空无一人,连平日里常见的牧羊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更奇怪的是,村中的粮仓门竟然半开着,里面堆满了粮食,却不见一个守卫。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红军战士们却不敢轻易相信。毕竟,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任何突如其来的“好处”都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阴谋。然而,当他们看到粮仓里整齐堆放的粮袋,大部分是优质粮食,估计约有二十万斤,还有角落里的数百斤食盐时,饥饿和疲惫让他们不得不冒险一试。
就在红军犹豫之际,一位藏族老人意外出现在粮仓附近。他表面上在收集柴火,却走近用藏语轻声告诉他们:“这些粮食是为红军准备的,你们尽管取用。”老人话音未落,便迅速消失在村庄的小巷里。红军战士们面面相觑,怀疑这是敌人的陷阱,还是有人在背后默默相助?
经过仔细的侦查和分析,红军结合当地一个人的情报,决定冒险接受这份意外的“礼物”。这个人名叫杨积庆,他是甘南地区的藏族首领,卓尼第十九任土司。原来,杨积庆早已对红军有所耳闻,并通过不同渠道了解了红军的性质和主张。他认为红军是为人民的正义之师,于是决定暗中支援红军。
当红军打开粮仓大门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惊不已。二十万斤粮食,对于当时缺衣少粮的红军来说,无疑是救命稻草。红军将领犹豫了许久,但看到战士们饿得脸色苍白,浑身无力,更有不少病患伤员,于是终于下令分发粮食。
一声令下,战士们迅速行动起来,有序地将粮食装入口袋,迅速分发至各个队伍。为了以后归还粮食,林伯渠还写下借据盖上印章,并留下了一些银元作为补偿。红军的纪律性和军事性在这一刻展现得淋漓尽致。
粮草的到来重新点燃了红军队伍的斗志。他们知道,这背后一定有人默默相助,但此刻他们来不及多想,只能尽快穿破前方的天险之地,摆脱国民党的追兵。
然而,前方等待着他们的却是腊子口天险。这个狭窄的山谷通道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红军进入甘肃的必经之路。蒋介石早已得知红军的动向,并加强了腊子口的防守,企图将红军围困于绝境之中。
更糟糕的是,蒋介石还密令驻守甘南的卓尼土司杨积庆出兵协助,形成前后夹击之势。这让红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之中。然而,他们并不知道,这个杨积庆其实早已心向红军。
杨积庆13岁时便成为卓尼土司,管辖十万人口,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他深知红军是为人民的正义之师,于是决定继续支持红军。但他又不能公然违抗蒋介石的命令,于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计策。
他指示一些士兵在山上点燃篝火,制造出兵力部署的错觉,而实际上却秘密疏散村里的居民,为红军开辟一条逃生之路。同时,他还派遣亲信携带秘信分发到各个村庄,指示村民为红军提供食物和向导。
这一系列的秘密行动为红军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他们不仅获得了必要的粮食和物资,还得到了关键的情报和向导。正是得益于杨积庆的暗中帮助和秘密情报,红军找到了腊子口的弱点,从而一举突破天险。
然而,杨积庆的义举并没有逃过国民党的眼睛。蒋介石暴怒不已,下令严查原因。国民党师长鲁大昌趁机陷害杨积庆,认为是他包庇了红军。1937年8月,杨积庆在多次防御后,终究抵不过国民党特务的迫害,最终被叛变的手下和特务联合杀害。
杨积庆的牺牲引起了民众的巨大愤怒。国民党为稳定局势,推选杨积庆的次子杨复兴为卓尼土司。但杨复兴并没有忘记父亲的遗志,他在解放战争后期欢迎红军进入卓尼,致力于新中国的复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