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传承的关系,杜审言的诗和杜甫的诗有很多相似之处,换句话说,杜甫的诗深受祖父的影响,当然,杜审言的仕途虽然坎坷,但阶层位置却高于杜甫,观察的视角自然就不一样了。本篇我们选析这首《春日怀归》: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
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
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诗句如其题目,这是一首作者在外贬时所作的抒情诗,春天里的渴望回归,所以多了一层忧虑,一层迫切,用词虽简,情绪却表达的很浓烈。这里有一个背景需要先有所了解,杜审言曾长期在洛阳居住,而武周时期洛阳更是大唐政治中心,在诗中多有提及。
第一联,我的心里是在伤感回归京城的愿望,首句就说明了作者对于回京为官,接近政治中心的渴望。这次春天的归来和往年不同,这一句是对首句的加强和烘托。
壮丽的河山照鉴着京城的宫殿,“鉴”自既反衬了万里江山和京城的差别,也有表明作者对皇帝忠心的意思。“魏阙”指宫中雄伟的建筑,魏字又代表了春秋战国和东汉时的强权,这个词的引入,使得整首诗的格调有些严肃、沉重。偏远之地的桑梓怀念着三秦大地的山川,“桑梓”指故乡,而在本联中,河山和桑梓都是指京城之外的地方,而京城和地方的反差则再一次表达了作者回归的强烈愿望。
迎春开放的,芬芳的园中鲜花,杂伴着飞鸟。柔顺的春风和着绿野中袅袅的炊烟。这两句和风细雨,一派春日旖旎,乃是作者营造的平缓的田园氛围,一是介绍了作者写诗时所处的环境,也为后面再次表达强烈情感做了铺垫,起到起伏跌宕的效果。写得好的诗,前后的关联很紧密,即便看上去不是,仔细品读,就能感觉到不同。
最后两句很直接了,意思和很好理解,看着眼前的田园风光,我更加怀念当年欢快赏春的地方,那洛桥上和桥边络绎不绝的车马、达官显贵。“洛桥”指洛阳的天津桥,杜审言长期在洛阳为官,对洛阳的地理、环境很是熟悉。
这首诗的用词简明,几乎没有引经据典,已经与初唐诗有了很大区别,所以说,杜审言的诗对后世、即盛唐诗影响极大。
喜欢的小伙伴请关注“秦隋壮志汉唐宣”,品原创小说《大唐十六剑》,唐风诗词,文化旅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