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乌元首会谈,为何把马克龙赶走?欧洲里外不是人,棋子都算不上

照理看趣事 2025-04-28 22:22:53

在梵蒂冈教皇葬礼期间,一场极具戏剧性的外交场景引发全球关注。原本安排好的美法乌三方会谈现场,临时撤去了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座椅,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单独密会15分钟,将这位欧洲大国领袖晾在一旁。这看似偶然的一幕,却撕开了欧洲在俄乌冲突中尴尬处境的遮羞布——在这场持续多年的地缘博弈中,自诩为“棋手”的欧洲,实则连“关键棋子”的地位都难以维系。 特朗普急于在执政百日节点前兑现“24小时终结俄乌战争”的竞选承诺,这场密会无疑是他的破局尝试。

从内政到外交全线溃败的困局下,他先是隔空喊话普京要求停火,又亲自奔赴欧洲寻求与泽连斯基对话。当记者捕捉到会场中摆好的三张座椅时,外界还以为这将是一场协调欧美立场的重要会谈,然而现实却狠狠打了欧洲一记耳光。 欧洲的尴尬,源于其在俄乌冲突中长期扮演“嘴强王者”的角色。自特朗普2月底宣布停止对乌援助后,欧洲各国迅速开启“表演模式”:法国、英国高调宣称将派兵维和,欧盟扬言要投入8000亿欧元,甚至喊出将乌克兰打造成“钢铁豪猪”的豪言壮语。但两个月过去,战场上的残酷现实却让欧洲的虚伪暴露无遗——乌军在缺少美国强力支援的情况下节节败退,库尔斯克州全境失守,更多地区被俄军控制,而欧洲承诺的援助却如镜花水月。

英国仅提供二十多亿英镑“贷款”,且要求本息偿还,其余国家更是鲜有实质性动作。 泽连斯基的态度转变也印证了欧洲的不可靠。面对特朗普提出承认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的要求,这位曾强硬对抗的乌克兰总统,如今也只能无奈表态“美国是我们的盟友”。两个月前还坚信欧洲会鼎力相助的他,如今已发出“没钱了”的哀嚎,在谈判桌上的底气大不如前。

这场密会风波传回法国,国内舆论一片哗然。议员们纷纷指责马克龙“丢了法国的脸”,要求其辞职谢罪。但欧洲的困境本质上源于自身实力的孱弱与战略自主性的缺失——既无力左右俄乌战局,又无法摆脱美国的战略捆绑,最终只能在大国博弈的边缘沦为看客。当特朗普与泽连斯基闭门商讨停战方案时,被排除在外的马克龙,或许比任何人都更能体会欧洲在这场冲突中“有心无力”的悲凉处境。

0 阅读:24

照理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