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生活所迫,人生路窄的时候,创立华为的。”
在《一江春水向东流》中,任正非如是说。
创办华为公司的时候,任正非43岁,他原来在一家大型企业的下属公司任职,后来工作不顺利,做生意被骗,不得不走上了创业之路。1987年,任正非找人凑齐了21000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1988年开始任华为公司总裁。
这里需要说明一点背景,在那个年代,人们心目中最好的出路就是稳定、确定的,有编制的单位,只有那些走投无路的人,才需要去做买卖,当个“小个体户”。
事实上,作为曾经一个专业化、知识化全占的“顶级红人”,突然成了一个扛货卖钱的个体户,身份的落差太大,以至于任正非遭受了很多讥讽,“刚开始公司就一、两个人,货物要运回来,不可能租车,只有自己扛着一包包的货物往公共汽车上搬。货物装卸时,我搬20公尺放下来,再去搬另外一包,20公尺、20公尺……搬到马路边,再扛到公共汽车上……售票员很好,允许把货运到南山蛇口,我卸下来,再20公尺、20公尺……,否则看不见会被偷的,一包包再搬上楼去。”
不要说几十年前,就是现在如果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发生巨大变化,“从天上落到地上”,那滋味也不好受。毕竟人的势利心几千年都没有变过。
人不得时,利运不通:看了任正非创业的故事,不禁感叹时势造英雄任正非是一个有思想有本事的人才,这点毋庸置疑。但现实也告诉我们,不是每个人才都能够有用武之地,一展才华的。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任正非不是在1987年创业,而是1937年创业,那情况恐怕就不一样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任正非那一代企业家都是面临时代的机遇,天时和地利是他们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打电话邀请朋友加盟的时候,任正非就告诉对方,“现在是中国经济万里长征时代,这个时代从深圳开始,不来你会后悔的。”后来任正非也多次讲过时代机遇的重要性:
90年代初,当中国大地开始“大哥大”蜂窝移动通信时,华为还是一个婴儿,十几年前,只有七八条枪的我们,无线通信还是我们望不可及的事情。当时我们刚刚研究成功40门模拟程控交换机,对通信的理解还是懵懵懂懂的。是时代给了我们机遇,让我们坐在时代的船上漂到了今天,当然我们乘船的时候也划了桨。
事实就是如此,成功要有奋斗,但奋斗必须基于历史的进程。“华为能发展首先是这个行业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抓住这个机会以后,又引进了很多人才,我们把这些人才用好,把他们激励起来以后,又获得了产品的开发能力,生产出产品,最后获得更大的机会,是这么一个循环的过程。”任正非这番话就说明白了华为发展壮大的逻辑。
英雄造时势:成功是时势使然,但绝不要低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人不得时,利运不通。毕竟人是环境下的人,人终究是渺小的,谁也无法超越时空、环境的局限。时也运也命也,只有时势来了后,英雄才能造时势。
但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与任正非一样同时期创业的很多老板为什么没有成功,或者说不如华为的成就大,甚至很多知名的企业都折戟沉沙了呢?
改革开放是必要条件,而市场经济是改、开的核心,市场经济的本质逻辑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没有时代的机遇,没有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没有国家这个大平台,就没有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
“我后来明白,一个人不管如何努力,永远也赶不上时代的步伐,更何况知识爆炸的时代。只有组织起数十人、数百人、数千人一同奋斗,你站在这上面,才摸得到时代的脚。”
而民营企业的所谓“野蛮生长”,其实就是企业家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或者说是企业家精神,如眼光、洞察力、格局、领导力和组织力等,都非常重要。所以任正非有“企业文化在第一次创业阶段是由企业家个人的风采决定了其特色”的说法。
等到后来淡化个人成就感和个人英雄主义,“随着企业不断发展,企业家的个人风采在群众的智慧下淡化,更加规范和丰富。”“淡化英雄色彩,特别是淡化领导人、创业者的色彩,是实现职业化的必然之路。只有职业化、流程化才能提高一个大公司的运作效率,降低管理内耗。”这些都体现了任正非作为卓越企业家的素质和品质。
地理位置或者说环境也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条件。为什么是在深圳?如果不是在深圳,任正非再厉害,也无法把华为公司做到后来的规模和高度。在恰当的时机,处于恰当的地点,找到一群恰当的人,这样才能做大做强。
“……我需要另外寻找工作。正好深圳鼓励进行科技创业,我觉得也可以试试。在旧体制下,我没法按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如自己建立一个公司,自己想什么,自己做什么,好坏自己承担。所以,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去做一个民营高科技企业。”
新的环境,足够开放和包容,允许尝试,没有很多条条框框,敢于探索,没有包袱,没有旧的格局的阻碍,大家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深圳这个地方,确实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热土。
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深圳作为一个大的平台,积极构建了让小企业可以发展壮大的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很多必要的支持。如果是换个地方,未必就有类似的环境便捷性。
当然国家是更大的平台,所以任正非也说要感谢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我们对中国社会最感谢的是什么?最感谢中国的教育,因为教育才能给我们提供这么多人才,我们才能作战。教育最感谢的是农村教育的改进,因为没有农村几亿孩子的进步,就没有高等教育的基础。”
华为自身的发展主要靠团结。我曾经想,假如任正非一开始是像很多老板一样追求个人财富的利益最大化,那他就不会想要去构建一个企业的平台。要知道不成平台,就无所谓企业。
如果不是构建平台系统,那就还是单打独斗或散兵游勇,最多是雇佣兵,雇佣兵打仗也可能厉害,但终究是一盘散沙不可持续。因为它没有组织力,没有形成资源规模,没有文化和竞争力的沉淀。如任正非所说:
华为创建在科技个体户泛滥的时代,要重建集体奋斗的组织平台,是何等艰难、悲壮,但我们迈出了这正确的一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复杂,变化越来越快,高科技产业稍有不慎,就会落在后面,以至消亡。发达国家是几千人、几万人同做一个软件,我们起点本来就低,再进行商业个体户的行为,必定失败。华为推行集体奋斗的阻力可以想象,纷纷有骨干跳槽,使公司经常面临危机。华为坚定不移的钉子精神、压强原则,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突破一点,局部领先,使华为渡过了起步的艰难。
平台的建立非常难。团结就是力量,而要团结众人就需要以利益共同体为核心的平台。有了这种正确的理念,华为也是用了二十五年的时间才建立起一个优质的平台,拥有一定的资源。而这个平台对于华为员工意味着什么呢?
有老员工表示,作为一个无背景无关系无资本的普通人,不会攀附,不会拉关系,那最好就是找个像华为这样规则透明、更接近公平公正的平台环境,唯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奋斗才能得到足够多的回报。
这也是给我们所有人的启示,不管个人还是企业,机会永远有,时代一直在发展,但有利于自身“成长最大化”的平台环境则需要自己去寻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