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打工人小李,想投资基金为退休生活增加一份保障。
但缺乏投资经验的他,对于基金投资并不太懂。听说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方便省心,小李决定了解一下。
其实,像小李这样的投资者,如果想投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只需要搞清楚三件事就够了。
目标日期就是你的退休年份
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产品名称,往往带有2038、2043、2050等年份。这些年份,指的是该产品比较适合在这个时间前后退休的人群进行投资。
例如,1990年出生的小李,假设60岁退休,预计退休时间为2050年,就可以选择名称中带有“2050”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简单省心。
随着时间推移,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会随之调整资产配置比例,适配投资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风险偏好,陪你一起“慢慢变老”。
不过,仅仅知道退休日期可能还不太够。因为投资者根据退休日期选择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时候,可能还会遇到另一个问题。
比如,小李打算投资一只2050年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但在挑选时,小李又遇到了难题,市场上名称带有“2050”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有10多只,该怎么选?它们又有什么不同?
答案就藏在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的“下滑曲线”里。
如何利用下滑曲线选基金?
下滑曲线是目标日期基金在不同时间段配置股票、债券等各类资产比例的动态变化路径。
随着目标日期,也就是退休日期的临近,目标日期基金会逐步降低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例,转而配置更多非权益类资产。
那么,小李该如何利用下滑曲线,从一堆名称带有“2050”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中,选择适合他的呢?
同样都是目标日期为2050年的产品,下滑曲线的设计却可能大相径庭。看懂下滑曲线只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要素:
1、初始阶段的权益类资产比例
2、抵达退休日期时的权益类资产比例
3、在这两个时点之间权益类资产比例下滑的速度和频率
如图所示,A产品、B产品初始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中枢分别为80%、70%,到2050年分别降至35%、24%,下滑幅度相当。
但A产品的下滑曲线始终位于B产品上方,说明A产品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中枢水平始终高于B产品,因此预期收益和风险也高于B产品。
也就是说,如果小李想追求更高收益,且风险承受能力较高,可以选择下滑曲线起点和终点都更高的A产品;如果他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一些,可以选择下滑曲线起点和终点都较低的B产品。
除此之外,A产品和B产品下滑的节奏和幅度也不同。A产品从2021年起每3年下滑一次,下滑幅度逐渐增大;B产品前10年不下滑,之后2~3年下滑一次,下滑幅度先大后小。
如果小李前期保持着较高的风险偏好,50岁后才趋于稳健,那么可以选择后期下滑较快的A产品;如果小李从40岁起风险偏好就明显下降,更加追求稳健,那么可以选择较早就开始大幅下滑的B产品。
由此可见,即便是目标日期相同的养老目标日期基金,由于其权益类资产的初始比例、下滑方式、下滑速度等方面不同,它们的风险收益特征在各时间段内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呈现出的下滑曲线也形态各异。
在选择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前,投资者需要综合考虑自己在各个年龄阶段的资产积累状况、收入水平、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
到达目标日期后何去何从?
当小李知道怎么选择目标日期相同的基金后,他可能还会有疑问,2050年到期之后,他购买的这只基金该怎么办?还能继续持有吗?
在中国,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在到达目标日期后,一般会转型为普通的FOF产品继续运作。
转型后,基金不再设定最短持有期,投资者可以在开放日进行申购和赎回。同时,基金的投资策略、费率等也将进行相应调整。
那么,转型后的基金如何投资呢?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材料中找到答案。
这些材料中,一般会对“基金的转型”有专门的介绍。对于FOF产品来说,转型后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值得重点关注。
通常来说,转型后的新基金,其合同约定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会低于转型前或者与转型前持平,这也是考虑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当然,养老目标日期基金在转型后,仍会留有部分权益仓位,以追求养老资产的保值升值。如果投资者的养老生活需要用到这笔钱,可以选择赎回。
如果投资者暂时用不到这笔钱,可以在综合考虑自己当下的风险偏好、财务状况以及转型后基金的投资策略等情况后作出决策,可以选择继续持有,也可以选择赎回后投资于更合适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