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前,美驻日大使说了实话,最大威胁不是中国,而是藏在内部

零度有法谈 2025-01-12 03:23:42

在离任前夕,美国驻日大使拉姆·伊曼纽尔表态:中国并非美国最大的威胁。一个在职期间以鹰派著称的政客,为何突然改口?

伊曼纽尔在美国的外交圈里从不算低调人物,他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就担任白宫幕僚长,展现了其强硬的鹰派风格。自从拜登任命他为驻日大使后,他的目标明确,就是在日本推动所谓的印太战略,打压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这样的一个人,却在接受NHK采访时承认,美国面临的最大威胁并非来自中国,而是美国内部的军工复合体。

他说美国军工企业正在以一种危险的方式掏空国家。所谓的军工复合体,即那些与政府深度绑定的军工巨头和相关利益集团,他们并没有将国家安全置于首位,而是优先考虑如何从资本市场攫取最大利益。

根据彭博社的数据显示,仅在2023年,雷神技术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两家军工巨头用于股票回购的资金就高达189亿美元,而他们真正用于业务发展的资金仅为41亿美元。这种比例是刺眼的,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武器不过是敛财工具,而非保卫国家的战略核心。

这些企业的行为已经开始影响美国的国防能力。伊曼纽尔提到,他在任期间亲眼目睹过多次武器装备交付延误对美国及其盟友的危害。例如,美国计划每年建造两艘核潜艇以替换老旧的舰艇,却因造船厂产能不足只能完成一艘。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资金的优先级被彻底颠覆的问题。

这些军工企业宁愿将钱投向股票市场,也不愿增加生产线或改善造船能力。最终的结果是,美国的盟友在面临安全威胁时得不到足够支持,甚至还不得不被迫等待延期交付的武器。

同时,根据最新公开信息,中国已经完成了两款六代机的试飞,还有新一代大型预警机及轰-20战略轰炸机即将服役。相比之下,美国的新一代空中优势计划(NGAD)却依然停留在蓝图和模型阶段。F-22战斗机曾被誉为“天空杀手”,至今已有近30年的历史,而F-35虽然成为美国盟友的热销装备,但首飞时间也已经是19年前。

美国引以为傲的军事领先地位,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蚕食。而军工复合体却不急于改变现状,因为老旧机型依然能带来大量利润,特别是来自海外盟友的订单几乎不愁市场。换句话说,只要还有人买,美国的军工企业便没有动力去研发更先进的产品。

伊曼纽尔甚至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如果国防承包商无法按时交付订单,那么他们应当被禁止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股票回购。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如今已经与国会官员、五角大楼形成了稳固的利益联盟,还通过延迟交付武器和膨胀的订单成本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并不需要为效率负责,因为国防预算的规模足够庞大,而真正的后果却是由美国的盟友和士兵来承担。

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F-35战斗机。这款战斗机项目预计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带来至少1万亿美元的利润,但早期的系统bug、交付延迟等问题层出不穷,甚至被批评为“问题最多的战斗机”,但F-35依然是美国及其盟友的大规模采购对象。于是,只要需求存在,企业便可以继续吃老本,不用研究什么新机型。

伊曼纽尔将美国自身的矛盾放到了聚光灯下。在他看来,一个超级大国的衰败从来不是从外部开始的,而是内部的自我侵蚀。事实上,这与历史上的大国衰落轨迹颇为相似,例如古罗马帝国的内部腐化、苏联的经济失衡,都从内部掏空了其超级大国地位。

当外界将焦点放在中国的崛起和中俄威胁上时,美国更应该直面自身的问题。如果军工复合体继续以追逐利润为核心,而非致力于研发与生产,美国将失去其军事技术上的优势,也会失去其全球盟友的信任。这是国家安全的问题,也是美国作为全球超级大国如何维系其地位的问题。

美国最大的敌人真的在外部吗?

其实正如伊曼纽尔所说,外部挑战固然存在,但一个大国如果无法解决自身的裂痕,又如何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其说中国和俄罗斯是美国的威胁,不如说美国的内部问题,才是真正的定时炸弹。

参考资料:

离任前,美驻日大使转脸来了句:美防务公司对美构成的风险比中国大——观察者网2025-01-09 19:56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