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当年之所以敢不顾我国功打朝鲜,一半都是是因为这个人

清云说说历史 2024-11-19 02:45:57

在1950年9月15日,美国军队在仁川实施了登陆行动,准备向北推进。尽管他们已经得知中国在东北边境集结了约30万的边防部队,但美国似乎并未对此表示出足够的重视。

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特意前往威克岛,与麦克阿瑟将军讨论战略。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中国介入战争,我们应如何应对?”杜鲁门回应说:“中国人不太可能介入,因为他们在历史上从未赢得过战争,他们只是在虚张声势。”

面对这样的回答,麦克阿瑟无言以对,只能继续执行军事行动。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许多人的童年记忆中有一首流行的童谣:“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专吃山上的杜鲁门!”在中国儿童的心目中,杜鲁门成为了帝国主义的一个象征。

然而,杜鲁门的背景和经历远比这复杂。他自幼患有严重的近视,但这并没有阻止他对音乐和阅读的热爱。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习钢琴,每周参加两次音乐课程,这种单调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15岁。他对军事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周阅读四到五本相关书籍或传记。

1901年,杜鲁门高中毕业后,由于经济原因无法继续高等教育。他梦想进入西点军校,但由于视力问题被拒绝,这让他深感失望。之后,他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铁路计时员、报纸投递员、银行职员和农场主。

1914年,杜鲁门的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城镇公路监督,并担任过地方邮政局局长。他还曾在密苏里州开矿,并在俄克拉荷马州勘探石油。尽管没有正规的学历,杜鲁门通过阅读历史和人物传记,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当他成为总统后,人们发现他对世界历史的理解甚至超过了大多数美国总统,包括富兰克林·罗斯福。

战争成为杜鲁门政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他已经出售了自己的股份并加入了陆军。他在俄克拉荷马州塞尔堡接受军事训练,感到非常兴奋。

1917年,他从密苏里第二野战炮兵团获得了陆军中尉的军衔。1918年3月30日,他作为新晋升的上尉在法国登陆,负责指挥D炮兵连。这个连队因其混乱和难以管理而闻名,被称为“Dizzy D”。然而,在杜鲁门的领导下,D连变得有序,并在圣米海尔和阿格尼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杜鲁门因其勇敢和有效的管理而脱颖而出。

1919年4月,杜鲁门以少校军衔退役。

在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突然逝世,如同一棵参天大树被砍倒,杜鲁门副总统在党内权力平衡的考量下,意外地成为了总统。他的上任引发了广泛的质疑声:他能否与斯大林这样的强硬领导人进行有效的对话?他是否有能力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阶段?

杜鲁门通过《波茨坦公告》展示了他与斯大林平等对话的能力,并通过对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证明了他有能力结束二战。作为前陆军少校,杜鲁门对军事行动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情,这使他成为美国总统中罕见的行动派:勇于冒险,勇于独立行动,勇于承担责任。

正是这位杜鲁门,后来成为了20世纪冷战的先锋人物。

丘吉尔首次提出了“冷战”这一概念,而杜鲁门则是这一概念的坚定执行者。1947年,他成立了中央情报局;1948年,批准了“马歇尔计划”;1949年,建立了北约;1950年6月,派遣美军参与朝鲜战争,并同时封锁了中国的台湾海峡。

1950年9月25日,聂荣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代理总参谋长,向美国发出了严肃警告,明确表示:“如果美军越界,中国不会袖手旁观。”然而,美方对此置若罔闻,未作任何回应。

紧接着,在10月3日的凌晨,周恩来总理紧急会见了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由于当时中国与美国之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只能通过印度大使将信息传递给英国,再转达给美国,内容是:“如果韩国军队越界,我们不予干涉,但如果美军越界,我们将采取行动。”潘尼迦意识到这一消息的重要性,迅速将其传达出去。

周恩来选择在10月3日凌晨约见潘尼迦的原因是因为在10月2日晚间,政治局已经做出了出兵的决定。10月3日成为了避免在朝鲜半岛与美军发生直接冲突的最后机会。我们并不愿意与美国开战。彭德怀将军曾指出,在朝鲜半岛,我们的军队是以一敌三,我们仅有陆军,而对方则拥有陆、海、空三军。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利用这最后的机会来避免战争。

当这一消息传到美国后,10月3日下午,美国国务院给出了非正式回应,称:“周恩来的言论缺乏法律和道德基础。”显然,他们并未将此放在心上。

到了10月4日,美国国务院给出了正式回应,强调:“不要低估美国的决心。”紧接着在10月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而非麦克阿瑟,美军越过了“三八线”,直指平壤。

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夕,以杜鲁门为首的美国政府并未将中国放在眼里,他们认为一个历经十年抗战、与日本作战艰难的国家,不可能有能力协助朝鲜抵抗美国。

然而,这种观点主要源于杜鲁门对战争的盲目热情和对中国新政权的轻视。最终,这一判断被证明是错误的。事实证明,中国人民是不畏外来侵略的,并且有能力捍卫自己的国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