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甄嬛传》讲的是一群后宫女人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出身的重要性,后宫的每个女人都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很多人都觉得余莺儿的死,是因为她不知分寸,恣意骄狂所致,这样的说法,对也不对,其实她的死,还是因为阶级的问题,一个底层女子,却充满野心,本就是死局!
余莺儿本是倚梅园里的一个粗使丫头,就算在宫女里,她大概也是最底层的宫女了吧,否则寒冬腊月,又是大年夜里,她为何独身一人被派到冰天雪地的倚梅园修剪树枝呢?她不懂诗书,不懂情调,所以自然没有欣赏梅园美景的闲情逸致。
可能正在她内心抱怨掌事宫女欺负她的时候,忽然听到了不远处有个女子在许愿念诗。像她这样的下等宫女,平时别说见到皇帝了,就连各宫里的小主都难得一见了。出身贫寒的她,从来不知道上层社会的女子是怎样生活的,所以她悄悄地躲起来,用这难得一遇的“巧合”,增长一下自己的见识。
没想到后来又等到了一个穿着雍容华贵的男子的声音,所以那晚倚梅园里甄嬛跟皇帝之间发生的事情,余莺儿一清二楚。第二天苏公公就来找人了,余莺儿的父亲是唱昆曲的。戏文里什么样的故事没有呢,她敏感地觉察到自己的机会要来了,那晚的事情对她来说,已经是生平见识到的最高级的贵族生活了,所以她很轻易的对出了那句诗,直觉告诉她,她要抓住这次机会!
然而从小困苦的她,若是家里有半点机会,怎么会舍得将她送到宫里受苦呢?她哪里懂什么诗书,因为肚子都吃不饱。她何曾懂得什么叫运筹帷幄,什么叫韬光养晦呢?在她浅薄的认知里,只要上位了就是成功的。她从来不会去尊重什么,因为愚昧和浅薄让她觉得皇帝对她是不同的。
她不会像甄嬛那般居安思危,也不懂什么叫色衰而爱驰。余莺儿受了几天圣宠,从最底层的粗使宫女,一下子变成了后宫小主,这样的变化让她不适应,虚荣心和野心也在疯狂地发酵。她从来不懂得尊重别人,对高她一两级的小主从来不行礼,因为在余莺儿看来,她早晚会超越她们。所以才会对在御花园的莞常在十分不恭顺。她不懂得尊重别人,大概是因为她从未得到过尊重吧?
从得宠到失宠,从失宠到跪在皇帝的门外唱了一夜的戏,就连嗓子都哑掉了,才换来复宠。她不懂得收敛,因为咋然上位的她,觉得及时行乐才最重要,宫里的嫔妃那么多,她一个小小的答应,却总是乘坐着不合时宜和身份的步撵招摇。所以甄嬛才对余莺儿嗤之以鼻,她安慰眉姐姐,说余莺儿插着花儿,唱着曲儿,我也喜欢……但她再怎么受宠,出身摆在那里,也越不过你去,看吧,这部剧从来都是富人贵族之间的游戏。
尤其在后宫这样的名利场所,几乎每一集都在毫无避讳地谈论着阶层的重要性,每时每刻都在以出身论“英雄”。余莺儿是因为目中无人,轻狂骄纵而死吗?好像是,却不全是!她能从底层爬上来,说明她是聪明的。她骄狂跋扈惹人厌,自然会让人看不惯,可是后宫缺少骄横跋扈的女子吗?华妃是,富察贵人是,这样的女子多不胜数,可为何余莺儿一张狂,谁都看不惯呢?
其实只是因为她不配!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女子,无意间得了盛宠,这样的阶层跨越,其实在后宫那些小主的眼里,她本身就该死。就连县丞之女安陵容都受尽欺凌,她余莺儿凭什么张狂呢?所以就连大女主甄嬛,看上去善良单纯的甄嬛,都会用那种轻蔑的语气评价这位妙音娘子。说到底,还是阶层的问题,余莺儿上位后,时时刻刻彰显着自己的野心勃勃,张牙舞爪地挥动自己的内心欲望,这本身就是在找死,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