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有述,万斯在硅谷风险投资公司举行的一次峰会上表示全球化已经失败,因为没有按美国设定的路线在运行:
全球化的初衷是让富裕国家向价值链的更高端发展,而贫穷国家则从事较为简单的生产任务。
换句话说美国就是想让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永远给西方国家打工,为此美国和西方国家设置超过五道障碍来阻止发展中国家向价值链更高端发展,全球100多个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成功,但是中国是一个例外,14人口的庞然大国,成功的进入了工业化国家,并且正在挑战美国的地位!

因为中国并不愿意永远保持廉价劳动力的角色,而是绝地反击向价值链的更端发展,从19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超级战略的规划,国运级别的机遇,以及漂亮的反击战,当然还有各领域科学家、企业以及技术工程师的无比艰辛的努力。终于有一天中国将回到2000以来一直都是全球一哥的地位!
谋定而动:中国的超级战略规划中国是不甘平凡的,与其说改革开放做做代工挣点小钱,倒不如说是在积累原始资本,美日韩以及西方各国的目的是让中国成为永远的打工仔,而中国则将其作为跨越阶层的跳板,对待事情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中国未来与众不同的命运!

1986年3月3日,一份由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科学家联名提交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被郑重呈递到邓小平同志的案头,当时刚刚改革开放,中国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生产设备以及科技领域与全球主流都是存在鸿沟一般的差距。
中国科学家并没有自艾自怨,而是迅速制定了在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防御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七个领域追赶主流科技发展的计划,863计划在前瞻性的产业布局以及人才的培养对中国科技的助力无与伦比!目前的高温气冷核反应堆、超级计算机技术、载人航天与北斗导航系统、量子通信与基因测序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源头都可以追踪到863计划。

针对863因时代限制无法全面投入,中国在1997年启动了973计划,在基础科学研究,解决农业、能源、健康等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上加大投入,863推动技术突破(如超算、航天),973为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如材料科学、基因研究)。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的系统衔接,构建了从原始创新到产业转化的完整链条。
2015年,中国政府高调宣布了“中国制造2025”,该计划在十年内推动制造业从低端向高端、高科技方向升级,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计划。该计划确定了十个重点发展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电动车、可再生能源、电池技术等,目标是让中国在这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2024年4月,香港《南华早报》(SCMP)对“中国制造2025”进行了盘点。路线图中列出的250多个具体目标中,除极少数领域如光刻机与IC仍存在挑战外,绝大多数目标均已经实现。SCMP的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制造2025”计划中的目标完成率达到了86%。甚至远超当初定下的目标,比如在太阳能电池、风能领域、锂电池以及无人机等领域中国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纵观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从追赶到基础研究扩张,再到全面超越,摆脱了西方设定技术收割体系,整一个史诗级的跨越,现在回过头去看看当年定下的战略,其前瞻性的眼光,超前的布局,对中国科技进步的促进与方向把控之精准,实在是太宏伟、太伟大了!
经济战略:比科技战略还要惊心动魄2001年,中国在关税以及服贸领域和货物贸易领域付出巨大妥协后终于得偿所愿加入世贸组织,当时是非常不被看好的,国内普遍担忧农业、金融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领域遭到外国资本的强烈冲击而崩溃,国内外媒体都在质疑中国,等着看中国加入世贸后国内产业被冲击的七零八落的笑话,那么结果又是如何呢?

GDP增长从2000年的8.49%增加到了2003年的10.04%,到2007年增加到14.24%,进入超高速增长阶段,GPD总额从2000年的10万亿元增至2020年的101.6万亿元(约14.7万亿美元),增长了10倍,影响有没有?当然有了!竞争倒逼国企改革、民企崛起,法治化良好营商环境加速形成。中国不仅成为全球化最大受益者,更通过“世界工厂”重塑全球产业链!
世贸组织是欧美等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全球贸易体系,总体上都是有利于西方国家的,中国只是用世贸组织的规则并且利用到了极致,在这个体系上干翻了整个西方!但整体上还是存在技术壁垒、绿色规则以及削弱了对发达国家违规行为的约束力等,中国在经济整体发展了之后另起炉灶是必然的,2009年金砖国家组织正式成型,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实施。
多年来成绩斐然,2023年,中国与金砖国家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8.5%,金砖国家在能源、矿产、制造业领域形成分工推动了中国高端装备出口和技术标准输出。一带一路贡献更大,截至2024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贸易额超14万亿美元,年均增速6.4%,占外贸比重从25%提升至32.4%。通过基建合作(如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带动工程机械、电力设备出口,2023年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154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的35%。

表面上看起来,这两个组织都是针对世贸组织近年来因单边主义、争端解决机制停摆等问题陷入低效,通过推动本币结算、深化金融合作(新开发银行),构建更具包容性的多边合作框架,减少了对WTO单一机制的依赖。事实上就是因为美国推动产业链回流和对华加征关税贸易壁垒的逆全球化操作而准备的备胎,当然更有一个潜在计划是人民币国际化以及推动中国为主导的贸易体系,为未来美国跌下全球贸易主导神坛后代替WTO做准备。
中国在经济领域开始从默默无闻的WTO规则遵守者、西方国家设定的廉价劳动力提供者,永远都不能像更高产业链上升的角色转换成了西方所谓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的“挑战者”,西方国家第一次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当然就这些还远远不止,因为中国崛起从战略规划到经济战略之后,还缺一项科技崛起!
多维突破:全系反击开始了中国从改革开放的代工者到制造业领域的领导者,从西方文化的跟随者到文化自信,再从金融领域的被收割者到能以一己之力阻止美国收割全球的破局者经历了四十年,但真正惊心动魄的“破袭战”却是在短短十几年内发生的,很多朋友甚至都可能是亲历者。

高铁战略:两桃杀三士的经典案例
截至2025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5万公里,覆盖97.2%的城区人口50万以上城市,形成了全球最发达的高铁网络,实现了从时速200公里到350公里的技术跨越,京沪、京广等多条线路已建成安全标准示范线。除了国内建设中国高铁还向海外输出了雅万高铁,作为中国首个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落地的海外高铁项目,自2023年10月运营以来成效显著。其全长142.3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将雅加达至万隆的旅行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40分钟,成为东南亚首条高铁。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2008年以前,中国高铁里程是0!当年也只有200公里时速高铁技术!中国是引进高铁技术并消化吸收,通过自主创新达到了全球顶尖水平!当时全球顶尖的高铁技术掌握在加拿大庞巴迪、日本新干线和德国西门子等西方厂家手中,中国要拿到核心技术谈何容易!但是中国不仅拿到了而且还乖乖的送上门,这个操作社交媒体上称为“两桃杀三士”,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最经典技术引进案例:

当时中国有南车集团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和戚墅堰机车车辆厂,还有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以及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以这四家公司为条件,让加拿大庞巴迪、日本新干线以及德国西门子等多家企业合作转让技术并投标,谁中了就算谁的。为了让各自扶持的厂家中标,这些高铁技术大佬纷纷拿出压箱底技术倾囊相授。
中国也非常守信,基本上后来的几期招标案大家都有份,各方付出技术的厂家都不算吃亏,大家都挣到钱了,这是不是皆大欢喜?但是学到了技术的国内厂商们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技术突破与升级,在列车网络控制系统、车轮、车轴、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高铁路基、长大桥梁、长大隧道以及智能动车组与调度和运维等都取得了突破,独立建设高铁不再是障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高铁大规模建设的盾构机突破,曾经花7亿人民币去购买了德国的盾构机,维护费用高的3000美元/天,这可是1997年的价格!2001年开始,国产盾构机自主研发起步,2008年首台国产复合式盾构机“中铁一号”成功应用于天津地铁,打破了国外垄断。到2024年,国产盾构机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70%,并实现多项创新,如模块化设计、智能无人化操作、异形盾构机(方形、马蹄形等),成本降至进口设备的1/3。
环保与气候博弈:成功被中国反杀
前文有述,欧美国家收割发展中国家的方式,其中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以环保与绿色壁垒设置准入机制,发展中国家想要治理污染,那就购买西方的环保技术与环保设备,绿色壁垒就是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这与巴黎协定中的节能减排直接挂钩。

这个计划非常完美,中国越来越大的制造业体系,未来如果购买欧美国家的环保设备、绿能中的太阳能以及风能设备,那将是多大一笔支出,欧美国家将能再次躺赢50年!但是很可惜,他们没等来巨额的订单,反而是手中的订单也被中国抢走了。
环保技术与设备中国都突破了,自产自销,没你欧洲美国啥事了。太阳能电池中国也崛起了,欧美很是不甘心,2012年后遭遇了欧美的多轮双反调查,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征收最高249.96%的反倾销税和15.97%的反补贴税,欧洲征收47.6%的临时关税。
对于欧美的打压,中国通过报复措施反制施压,同时加大补贴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扶持优质产能,企业技术升级换代,到2017年时,中国光伏产能从2012年的60%上升到75%以上,并且在2019~2020年时达到全球份额的80%以上,零组件份额甚至超过90%以上,中国已经事实主导全球光伏产业链各个环节,依托“一带一路”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从“代工依赖”到“技术输出”的逆袭。

在巴黎协定签署后,中国在绿能建设上以超级资金投入,但是欧美国家却迟迟未动,因为他们发现当年设下的壁垒拦截的对象从中国变成了自己,如果要大规模节能减排,那么绿能建设是必须的,这个又绕不开大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建设,前者80%产能在中国,后者中国也占了60%,准备收割中国变成了被中国收割。
俄乌战争爆发后,迫于美国压力,欧洲能源去俄化,欧洲重启了多个燃煤电厂,同时加大了可再生能源的投入,这个建设最终还是未能绕开中国,但有一点是确认了,现在的欧洲政府已经不再主动去提及减排以及环保等问题了,只有像德国绿党这种二B政党还在搞去煤电,最近还打算拆除建成不到十年投资10亿欧元的燃煤电厂。欧洲再也不会有人记得环保少女,因为她现在已经从发展中国家的打手变成捅向自己的尖刀!

从前瞻性的超级战略规划到果决的经济战略,再到各领域漂亮的反击战,已经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大国逆袭成了制造领域的强国,这在同为当年美国低端产能移入国的东南亚以及印度是绝无仅有的,各位不用怀疑,只有中国成功了,但是中国还差几个维度,比如国运级机遇、中美金融战以及军事科技的崛起,不过本文的篇幅已经写不下了。
看来种花家还是小看这内容的篇幅了,今天4000字依然未能写完中国崛起的历程,评估了下可能再需要5000字以上的篇幅才能叙述完剩余的行业突破、国运级历史事件以及军事科技的崛起。接下来的更新会在3月30日早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