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真人版《白雪公主》自3月21日全球同步上映以来,其票房和口碑表现均不尽如人意,引发广泛关注。这部耗资2.7亿美元打造的经典童话翻拍之作,原本被寄予厚望,却未能在票房市场上掀起预期的热潮。北美首周末票房仅收获4300万美元,远低于业内预期的4800万至5800万美元。而在中国内地市场,首周票房更是仅为640万元人民币,远低于市场预期。
影片的口碑同样遭遇滑铁卢。在北美主流评分网站IMDb上,影片仅获得2.2分,成为迪士尼真人改编电影中观众口碑最差的作品之一。烂番茄网站的新鲜度也只有48%,创下迪士尼“公主系列”真人电影的第二差成绩。此外,影片在CinemaScore的观众评分中仅获得B+的低分,远低于迪士尼以往真人电影的平均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白雪公主》的票房失利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影片在改编过程中未能平衡传统与创新,过于强调“政治正确”等元素,破坏了原故事的叙事节奏和内在逻辑,导致故事显得臃肿杂乱。另一方面,角色塑造也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白雪公主的选角和表演未能充分展现角色应有的魅力和特质,难以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
此外,当前电影市场的竞争压力也是票房不佳的重要因素。同期上映的其他影片在题材新颖度和宣传推广上对《白雪公主》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而流媒体平台的发展改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进一步分流了潜在的影院观众。
迪士尼的真人动画战略近年来面临诸多挑战。从《灰姑娘》《美女与野兽》到《狮子王》《小美人鱼》,尽管这些作品在票房上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口碑却呈现下滑趋势。《白雪公主》的失利再次凸显了这一战略的困境,如何在尊重原著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满足观众日益多元化的观影需求,成为迪士尼亟待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