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防新规5月落地,多举措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4-16 20:26:37

新修订的《北京市消防条例》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要求,消防部门应当制定消防领域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优化行政许可实施,对企业实施“非现场”监管、“无事不扰”等。4月15日,记者在朝阳蓝色港湾商圈采访发现,企业已经提前享受到了新政带来的红利。

300平方米以下“免检” 助力千余家小微企业开业

在蓝色港湾商圈,一家服装店门口摆着“开业大吉”的花篮。“之前开店,我们要先整理好材料,向消防部门申请开业前的消防安全检查,需要7到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审批,现在取消‘开业检’这个环节后,帮我们简化了开业流程,缩短了开业时间,保证我们能准时开业。”店长马春凤说。

一家120平方米的新店铺无需“开业检”,节省了开业时间。

据悉,2023年,北京市就已全面取消了300平方米以下公众聚集场所开业前消防审批,截至目前,已为1000余家小微企业减免开办手续,审批量减少近50%。

按照《条例》要求,这家面积约120平方米的店铺,不用再进行开业前的审批。

虽然没有了“消防开业检”,但马春凤表示,店铺没有放松对员工消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我们会和街道签署‘消防安全承诺书’,公司内部还会利用答题、上课等方式,教员工学会使用消防器材、疏散逃生等基本技能,商场物业也会定期对我们进行培训、演练。”

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监管,“白名单”企业“无事不扰”

蓝色港湾商圈店铺众多,入驻品牌近500家,哪些企业该检查?哪些不该检查?《条例》要求,消防部门应建立健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落实“无事不扰”原则。

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王桂峰介绍,被相关部门确定为“白名单”企业后,便会被标记为“无事不扰”企业,“我们会根据‘白名单’制定检查计划,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减少对企业的打扰。”

扫描二维码后,一家商铺显示为“无事不扰”企业。

王桂峰说,“在店铺的营业执照上,有一个二维码,执法人员用手机扫描之后,就会弹出一个页面,上面除了有店铺的基本信息外,还标注着‘无事不扰’企业,我们就对其不做检查。”

据悉,《条例》实施后,消防部门还将细化分级分类标准,依托北京市消防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企业消防安全状况实施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监管对象划分为ABCD四级,其中,A级单位(低风险、高信用)实行“非必要不检查”,全年现场检查不超过1次。

实施“非现场”监管 值班人员在岗率由49%提升至95%以上

作为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控制室无疑是蓝色港湾商场的“消防大脑”,规范值班值守至关重要。全市5600余家重点单位和2500余家高层住宅小区也同样具备“消防大脑”,消防部门如何实现对数量如此庞大的消防控制室的监管呢?

被抽检单位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视频前反馈在岗在位情况。

“收到,我们立即执行。”在蓝色港湾消防控制室,两名值班人员接到一通电话后,手持“消防设施操作员证”拍摄了一段视频,并在视频里说明时间及人员姓名,“2025年4月15日12时08分,值班人员郭强、王欢。”

据悉,这通电话来自北京市消防一体化综合监管服务系统,消防监督人员利用该系统的“远程点名”功能,每日抽检社会单位消防控制值班人员在岗在位情况,被点名的值班人员需要拍摄实名制视频,并上传到该系统。

消防监督人员在系统中查看被点名单位的应答情况。

“针对抽检未应答的社会单位,系统会指令辖区的防火监督员到现场核查,一旦核实消防控制室无人值守,我们将会依法责令单位整改。”朝阳区消防救援支队防火监督员史少元介绍。

消防控制室实现“非现场”监管,全市累计抽检4.7万家次。

据悉,去年10月至今,消防部门每日面向全市设有消防控制室的8100余家社会单位开展抽检,累计点名4.7万家次,对1400余家未按时应答的单位进行现场核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在岗率由49%提升至95%以上。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宇

1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