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道长无意救下西路军唯一幸存的红军部队,此人后来享何待遇?

笑看人间事 2024-12-17 15:52:32

郭元亨难道傻吗?明知道资助红军会惹祸,还硬要出手。

1937年,西路军的残部被围困在祁连山深处,已是山穷水尽。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隐居在万佛峡的道士郭元亨,冒着被马家军报复的风险,把自己的粮食、牲口全掏出来,救了这支濒临绝境的部队。结果,红军前脚刚走,马家军后脚就杀到了,把郭元亨吊起来打得半死。可谁能想到,这个当年被打得几乎丢命的道士,在建国后却成了甘肃省政协委员!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选择?又是什么让他最终收获了这样的结果?这事儿得细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郭元亨不是单纯的“善心泛滥”,他看到了红军的“与众不同”

郭元亨最开始是害怕的,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疲惫不堪的军人敲门,他脑海里第一反应是“土匪来了”。别说是他,换谁都怕,毕竟马家军的名声太臭了,烧杀抢掠样样不落。但当红军连长站出来讲纪律,说明来意,还礼貌地称呼他“老道”,这让郭元亨的印象一下子变了。后来一接触,他发现这支队伍和马家军完全不同:人虽疲惫,但精神头十足,有礼有节,军纪严明,哪怕是要粮,也得先打收条。这种“新鲜感”让他相信,这支军队真是为百姓而战的“仁义之师”。对比马家军的打砸抢,郭元亨选择红军,既是出于道义,也是因为看到了不一样的希望。

2. 郭元亨明知道会招来马家军报复,但他的选择有更深的价值观支撑

郭元亨不是不知道后果。他住在马家军的地盘上,这帮土匪的狠毒他心里有数。果然,红军一走,马家军就来了,把他吊起来打得半死,还抢光了道观的积蓄。但问题是,郭元亨选择资助红军,并不是一时脑热。他内心有个朴素的信念:如果红军真能打破旧社会的苦难,那他这点牺牲就值了。他甚至不肯要红军开具的收条,认为救人就是分内事。这种“舍身取义”的举动,说到底,是传统道家思想和现实困境交织下的产物。他看得透:与其被马家军压榨,还不如赌一把红军的未来。

3. 红军“讲规矩”,新中国“讲感情”,这是郭元亨得偿所愿的原因

红军当年给郭元亨打了收条,承诺革命胜利后还清。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种信念。建国后,郭元亨虽然从没主动去找程世才要过“借条”,但党和政府并没有忘记他。当年的程世才成了开国中将,还专门为郭元亨写信作证,称他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功不可没。这封信不仅帮郭元亨澄清了不实指控,也让他的历史地位得到了认可。从捐助象牙佛到担任政协委员,郭元亨的回报,不是简单的物质补偿,而是新政府对他人格和信仰的尊重。红军当年“借东西要还”的规矩,和新中国“讲感情、讲信义”的风格,在郭元亨身上得到了最好体现。

郭元亨的一生,既是个人选择的结果,也是时代洪流的缩影。他当年救助红军,看似只是一场“道义上的冒险”,但最终,他用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了时代的回响。或许,这才是他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