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一场大溃败,蒋介石失掉“棋手”身份,为朝鲜战争埋下伏笔

漫步史书 2024-12-06 10:52:38

1943年11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史称开罗会议。

之前我们聊过开罗会议,称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放弃琉球群岛是一大失策,其贻害一直影响到了今天,但从当时角度上去看,开罗会议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上露脸,是中国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证明。

蒋介石在开罗会议上,基本上实现了自己所有的想法,即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收复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占领的所有领土,包括东三省、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等等。

除了香港、澳门以及九龙等殖民地的问题,蒋介石几乎把能想到的问题都想到了,也完全实现了。

可也让人意外的是,就在蒋介石志得意满的同时,很快迎来一场大溃败,导致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一落千丈,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抗日战争总共分为三个阶段,即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阶段。

这其中战略反攻阶段是从1943年7月到1945年9月。

为了从1943年发生变化,这主要源于战略相持阶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折和日军逐渐失去战略主动权。

尽管中日双方实力差距仍然巨大,但我们仍然能够取得不少胜利,比如三次长沙会战、百团大战,均对日军造成了绝对大的杀伤,同时日本经过多年的战争,力量已经被逐渐削弱,很难在发动大规模攻势。

随着后来二战爆发,德国入侵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不再独立对日作战,抗日战争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美国出于实际需要,开始支援中国抗战,客观上来看,加强了中国军队抗战的实力,而中国人爆发出来的实际战力水平,也赢得了西方国家的重视,并为后续获得支持提供了基础。

1942年1月1日,中、苏、美、英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共同宣言《联合国家宣言》,中国进入了与美英苏共同领衔签字的四大国之列,这也标志着中国在那时就是公认的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国之一。

两天后,盟军为了更好的协调作战,成立了中国战区,蒋介石成了中国战区(包括泰越)最高统帅,并抽调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从1943年年中开始,日伪军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逐渐采取守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开始了局部大反攻,几个月后,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在缅北、滇西也开始反攻作战。

毫无疑问,从当时形势不难看出,中国人有能力自己独立解决国内战事。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引起了美国的兴趣。

出于亚太战略的需要,美国积极拉拢中国成为盟友,借此对抗苏联,因而后来罗斯福极力倡议中美英苏四国首脑会议时,哪怕是苏联强烈反对,也要拉中国入这个局。

至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后,中国得以跻身世界四大强国之列。

不过,就在蒋介石志得意满之际,中国却跌了个跟头。

1943年夏秋意大利投降则标志着德意日三国轴心宣告破产,德日被孤立起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国内又饱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从1943年年底开始,日军已经逐渐收缩战线,特别是华北已经停止了向我抗日根据地进攻。

为了打破这一局势,日本筹划了一场“绝地反击”,即集中全部的力量,打通所有陷在中国战场上侵华日军的主力,同时打通与南洋日军的联系,借此保护日本本土以及东海海上交通安全。

从1944年春开始,日本华北方面军开始筹划执行大本营《一号作战纲要》。将全部主力集结于黄河南岸,准备彻底打通平汉线。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日军的一次负隅顽抗。

可没想到的是,战役一开始,便完全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兵力原本不充足的情况下,沿着平汉铁路兵分两路进攻,国民党守军虽然经过顽强抵抗,却挡不住日军的进攻,被迫采取守势,为了挽回局面,国民党军集中第五、第十战区部队向日军实施反突击,使得日军侧翼感到严重威胁,这才迫使日军不得不后撤,巩固占领区域。

可这时日军已经完成了打通平汉路的任务。

1944年5月,日军占领洛阳后,日军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将指挥部从南京移动到了汉口,亲自主持长衡会战。

日军第十一集团军司令横山勇指挥8个师、1个飞行团和海军一部,共20余万人,向长沙、衡阳地区发动猛攻,意在攻占湘桂铁路。

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指挥四个集团军40万人采取节节抗击的方式守卫,尽管迟滞、消耗了进攻日军,但日军穷途末路之余,进攻更加猛烈,薛岳的“天炉战法”为日军勘破,各处守军先后不敌后撤,未能发挥有效歼敌。

至8月,长沙、衡阳相继陷落,日军虽然付出了六万人的伤亡代价,但打通了湘桂铁路,为进军重庆和昆明铺平了道路。

1944年8月,日军攻占衡阳后,从湖南、广东及越南3个方面向广西进攻,爆发桂柳会战。中国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指挥9个军、2个桂绥纵队、空军一部(飞机217架),共约20万人,在黔桂湘边区总司令部的3个军支援下,以分区防御抗击日军。

不料,日军第十一集团军携大胜之余,沿湘桂铁路进军广西,在驻广东日军第23集团军配合下,一路势如破竹,桂林、柳州相继失陷,同时日军南方军第21师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向广西绥渌(今属扶绥)进攻。

桂柳会战,以我军彻底失利而告终。

从1944年2月至12月,国民党军整体的布防作战完全失灵,日军长驱直入,彻底打通从中国东北直至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甚至威逼重庆,造成国民党当局震动。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中国正面战场的溃败损害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形象。

尽管从客观的角度去看,日军发动的豫湘桂战役损耗极大,特别是在战后无力维持已经打通的大陆交通线,加速了日军的战败,可实实在在的战败却也让中国在国际上大丢颜面。

不光是国内对蒋介石当局腐败的统治感到不满,就连国际上对蒋亦颇有微词,美国驻华使馆人员在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指出:

“国民党与蒋委员长的地位是到了过去十年来最微弱无力的地步。”

也是从豫湘桂战役后,美国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感到日益不满,尽管双方因为利益共同体而不得不站在一起。

1945年2月4日,美、苏、英三国在苏联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蒋介石在雅尔塔会议未获邀请参与,因此只能派代表出席会议,被普遍认为是因为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的败退,丧失了对日本牵制的力量,美国不再把中国视为一支主要力量。

更为关键的是,在雅尔塔会议期间,美国为了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出卖了中国部分主权。

一方面,维持外蒙古的现状,另外一方面,苏联重新获取了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丧失的俄国以前在中国的权益。

一、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交还苏联;

二、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

三、设立一个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

四、千岛群岛交予苏联。

以上条款由美国出面征得中国同意。

苏联同意在上述条款实现后,与蒋介石政府签订友好同盟条约。

蒋介石面对各方面压力,根本就无力选择,只能同意。

从各方面资料以及蒋介石日记不难看出,在雅尔塔会议之前,蒋介石就预料到英美对俄缔约,必然会损失中国利益,甚至还大骂罗斯福“畏强欺弱,以我中国之牺牲品之政策”。

应该指出的是,蒋介石曾确实想过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这一问题,但被斯大林干脆利索的拒绝。

蒋介石政府与苏联的矛盾其实过去几十年就一直存在,哪怕是苏联在抗战时期援助中国,双方根本矛盾无法消除,斯大林也看不上蒋介石,所以根本不给他谈的机会。

蒋介石拖了几个月,无奈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后,苏联意识到了机会,于是把苏军开进了中国东北,并警告宋子文:

“民国政府必须让步,否则共产党就将进入东北地区。”

蒋介石迫于无奈,最终同意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有意思的是,蒋介石并未在这个条约上再占便宜,因为斯大林并没有在条约上写明了不再支持中共。

更进一步来说,《雅尔塔协定》进一步影响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1945年,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形成对峙,开始了长达45年的冷战。

后来蒋介石当局败退台湾后,美苏两个大国在中国上的竞争转移到了朝鲜半岛上(中共既不为苏联选择,也不为美国选择)。

苏联为了在东欧彻底站稳脚跟,也为了在东亚获得一个出海口以及不冻港,同意朝鲜发动战争的要求。

不过,斯大林并没有得到他所需的一切,只能说损失比较小,因为随着后来美国出兵干预朝鲜战争,中国为了保卫家园,也派出了志愿军参战,战争最终仍然在三八线附近停止。

中国失去了解放台湾的机会,只能等待日后,但凭此一战,新中国组建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打出了国际上的名望,中国人的自信心也因此而增强。

这也可以看做是《雅尔塔协定》带来的后续影响。

2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