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正面临新的考验。立陶宛宣布,三名中国驻该国代办处的外交人员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他们在一周之内离境,这一决定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对,并表明将保留对立陶宛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
尽管立陶宛外交部宣称这一行动乃是基于《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与立陶宛法律,不过外界普遍认定,此行为与立陶宛近些年来在台湾问题上的态度紧密相连。
自2021年立陶宛允许台湾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以来,中立关系便开始恶化。中国针对此状况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将与立陶宛的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驱赶事件发生三天后,中方以坚决姿态作出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立陶宛这一行为是“粗暴挑衅”,中方对此表示“强烈谴责”与“坚定反对”。
发言人接着表明,中方拥有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力,并要求立陶宛马上停止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举动。这种表态,不单是对立陶宛政府挑衅行为的答复,更是给国际社会传达出,中国在核心利益方面绝对不会让步的讯息。
回顾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从1991年建交开始,立陶宛跟中国曾经有过一段亲密时期。借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两国在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协作。
不过自2019年起,伴随立陶宛政府对中国政策的变动,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的举动,两国间的关系开始产生分歧。立陶宛在“17+1”合作机制里的角色,亦因其对中国的立场而受到质疑。
立陶宛新政府即将上任。新任总理帕鲁克斯曾表明,期望能够恢复与中国的全方位外交关系,此表态或许预示着往后双方有希望重新开启对话。
不过在当下复杂的国际环境之中,立陶宛若想恢复与中方的正常化关系并非是一件容易之事。美国身为立陶宛的重要盟友,其对于华的政策将会直接对立陶宛未来的选择产生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眼下的国际形势,给这起事件增加了更多的不稳定因素。美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地增强对中国的施压力度,而立陶宛作为北约的成员国,它的外交政策受美国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明显。
中方对此次事件的应对举措亦值得留意。除却强硬地表明态度之外,中方还有可能施行经济层面的反制举动,用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过往数年当中,中国已然对立陶宛推行了一连串的经济制裁举措,其中包含限制进口以及撤销贸易优惠等等。
这些举措,既影响了两国间的贸易活动,也给立陶宛造成了经济方面的压力。因此往后中方会不会继续加大这种经济压力,会直接作用于两国关系的发展。
总结来看随着立陶宛新政府即将上任,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复杂关系,将考验其外交智慧和能力。在此期间,希望立方能采取实际行动,捍卫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勿以挑衅的方式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