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路》为何高度赞扬安徽人?同为外地人,更懂穷人互助精神

安荷看电影 2023-04-02 15:24:03

4月2日,电视剧《人生之路》更新至第23集。在最新的剧情内容当中,高加林终于找到了上海报社的工作,在上海暂时站稳了脚跟。而在上海的这些剧情内容当中,对于一位卖生煎包的姚阿姨进行了热烈的歌咏。第23集剧情当中,更是通过角色台词的方式告知观众,这位热心肠的姚阿姨是安徽人。

《人生之路》为何要高度赞扬在上海的安徽人呢?这其实藏着编剧的独具匠心。我认为,电视剧《人生之路》的重要价值,也正在于此处。因此,请允许我姑且谈一下个人看法,以实现对诸位的抛砖引玉。

先说说姚阿姨的所作所为。高加林独自一人来到上海,举目无亲的情况之下,在上海街边开小店卖生煎包的姚阿姨帮助了他。这位姚阿姨不仅帮助小高代收报社邮寄的录取信函,而且非常热心地寻找小高,避免他错失了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稍后,在小高找不到房子的情况之下,又是姚阿姨出手,帮小高租了一个便宜的阁楼。

可以说,姚阿姨是实打实地帮助小高,并且是不求回报的。当然,小高也是实心肠的人,第一次发工资,便给姚阿姨买了一双鞋子。小高也给自己的父母买了鞋子。父母的鞋子,和姚阿姨的是一样的。显然,小高从内心深处,是把姚阿姨当作自己在上海的父母一样对待的。

在这些戏份当中,编剧热情歌咏了在上海的安徽人。同时,您知道为什么在第23集的剧情当中,编剧特意用角色台词的方式,说姚阿姨是安徽人吗?因为在上海,确实有大量的安徽人来谋生。尤其是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安徽人在上海,简直是穷苦人的代名词。

《人生之路》当中,姚阿姨帮助高加林,是典型的外地人当中的穷苦人帮助穷苦人。这种精神,在中国人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我们是穷苦人,所以我们要互帮互助。这种精神,在穷苦人进城之后,是大面积存在的。当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种精神也是存在的。一个村落当中,穷苦人互帮互助,一直是传承的美德。

尤其是像姚阿姨这样,因为吃过外地人来上海谋生的苦,所以知道,小高只身来到上海要遭遇的到底是什么苦。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感同身受,推己及人。因为自己曾经吃苦,所以就不能让和自己有同样遭遇的人吃苦,就要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别人。这就是典型的“外地人”精神。

其实,这种精神在香港也广泛存在。早前,央视播出的电视剧《狮子山下的故事》,讲的就是这种精神。什么叫“狮子山精神”呢?最早的香港,只是小渔村,大量穷苦的内地人前往香港谋生。他们其实都是香港的外地人。而最早在香港站稳脚跟的人,开始帮助更新的刚刚来到香港的人。这就是狮子山精神。

广义上的狮子山精神,最终发展成为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精神,这种友好,是基于我们吃过同样的苦而来的。于当下而言,不仅仅在香港存在狮子山精神,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石家庄,这些国际化的大都市当中,都有这种外地人之间的帮扶精神。

这其实是一种人性最为原始的善良。因为我曾吃苦,懂得这苦的滋味,所以我更加善良,对于正在吃苦的人,更愿意帮助。我之苦,因我之温暖,而不再是他人之苦。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有这种悲悯感的话,世界上的苦痛就会被化解掉很多。

而艺术作品要实现的,就是通过这些温暖的瞬间,去激荡人心,从而实现对于很多苦痛的化解。看完了《人生之路》当中对于安徽姚阿姨的热情歌咏之后,您会想什么呢?是想着自己要是也能够遇到姚阿姨该多好吗?当然不是。我们更应该想的是,如何让自己成为姚阿姨,如何帮助别人。

聊到这里,大家应该更清楚了,《人生之路》当中为何热情歌咏安徽的姚阿姨了吧?我们的人生之路,彼此交错,而在这些交错的瞬间当中,我们是冰冷面对,还是彼此温暖了?优秀的电视剧作品和文学作品,就是要用最大的温暖,去关怀这个世界。这是我辈同仁共同追求的艺术价值之一。(文/马庆云)

0 阅读:2

安荷看电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