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茧房里的格力:一场由改名引发的认知崩塌

品言谈人间趣事 2025-02-27 20:57:13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看似荒诞却暗藏危机的现实——当一家企业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董事长的名字,它究竟是在进化,还是在给自己织一张认知的网?

有人说,格力改名“董明珠健康家”是营销创新,是个人IP的胜利。但真相可能更残酷:这恰恰暴露了格力沉醉于自我构建的“信息茧房”中,用过去的辉煌编织未来的牢笼。

信息茧房:格力的“认知舒适区”

什么是信息茧房?算法只推送你爱看的,媒体只放大你想听的,最终让你误以为世界只有一种声音。而今天的格力,像极了那些被算法驯化的用户——董明珠的每一次演讲、每一场直播、每一句“格力等于董明珠”的宣言,都在强化一个封闭的认知闭环。

证据?看看数据吧!2015年,格力高喊“让世界爱上中国造”,用空调核心技术征服全球;2020年,它还能研发出杀灭新冠病毒的净化器,以科技实力说话。但到了2025年,格力的热搜话题只剩“董明珠健康家”“高管争议”“打工人的对立面”。当一家企业的公共讨论不再关乎产品和技术,而是围绕一个人的言论和标签时,它已经迷失在自我重复的叙事里。

“格式化”的格力:当企业文化成为认知枷锁

格力曾以“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文化自豪,董明珠说这是“格式化”的标准。但今天的“格式化”更像一场认知清洗——所有品牌叙事必须贴上“董明珠”的标签,所有战略必须围绕“健康家”的单一概念。

问题在于:健康生活需要的是技术支撑,不是个人崇拜。格力有杀病毒净化器、有节能空调、有智能家居,但这些硬核技术却在改名风波中被娱乐化、符号化。当网友调侃“格力门店成了董明珠的功德碑”,当股民质疑“70岁的董明珠还能代表年轻人需求”,格力却用更多直播、更多口号、更多争议来回应—— 这像不像信息茧房里的用户?越被质疑,越要证明自己“正确” 。

打破茧房:格力需要一场认知革命

真正的危机,不是改名本身,而是格力对现代商业逻辑的误判。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人要的是多元、平等、共情的品牌对话,而不是“董明珠说”的权威灌输。

看看对手在做什么?美的用智能家居打通全场景,海尔让用户参与产品设计,而格力还在用“董明珠健康家”的标签试图覆盖一切。当健康成为营销噱头,当技术沦为背景板,格力看似在追逐潮流,实则在逃避真正的创新。

格力的未来,不在董明珠的直播间里

朋友们,企业的生命力在于持续创造价值,而不是重复自己的名字。信息茧房可以困住认知,但困不住市场的选择。

格力需要清醒:如果“董明珠健康家”真的代表健康,请用技术参数说话;如果格力还想“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请先让年轻人爱上格力。否则,当董明珠退休的那天,格力或许会发现——自己早已在茧房里,亲手剪断了连接未来的那根线。

当媒体发达到当今个人都能发声的年代了

格力还活在以前传统媒体认知的年代

听不到或者听不进网友和用户的声音

这就是格力当前最大的问题!!!

企业健康不健康不靠一个名字

产品健康不健康不是靠自己嘴说

用户的声音格力好像已经听不进

听不到了?

0 阅读:0

品言谈人间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