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一女教师生下一个儿子,竟然是重度脑瘫。4天后,医生说“拔管吧”。母亲含着泪水:不行,我要他活着。谁料,母亲后来的举动,竟让他成为北大哈佛的高材生!
正文:1988年,武汉,一个年轻女教师的生命轨迹被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彻底改写。她叫邹翃燕,25岁,本该是充满希望和喜悦的人生阶段,却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跌入谷底。 新生儿没有啼哭,死一般的寂静笼罩着产房。宫内窒息、颅内出血、重度脑瘫,一连串冰冷的医学术语宣告着这个孩子一生的不幸。
“非傻即瘫”,医生的诊断像一把重锤敲碎了邹翃燕的所有幻想。五份病危通知书,更像是命运的最后通牒,逼迫她做出选择。 放弃,似乎是最轻松的解脱。面对丈夫的决绝离去、亲朋好友的质疑劝说,以及未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任何一个理性的成年人都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然而,邹翃燕骨子里透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给孩子取名丁丁,毅然决然地踏上了一条注定充满荆棘的育儿之路。
辞职,是邹翃燕做出的第一个重大决定。为了全身心照顾丁丁,她放弃了稳定的教师工作,将全部的爱和精力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 养育一个脑瘫儿,远非想象中那般容易。吃饭、穿衣、走路,这些再平常不过的生活技能,对丁丁来说都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邹翃燕没有放弃,她像一位不知疲倦的雕刻师,用爱和耐心一点点凿开命运的枷锁。为了锻炼丁丁的手指灵活度,她每天都让他练习撕纸,从一开始的笨拙到后来逐渐熟练,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母子俩的心血。
为了纠正丁丁的肌肉萎缩,邹翃燕每周都会带他去做中医按摩。成年人同时用力的提脊、擀皮,每一次按压都伴随着钻心的疼痛。丁丁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邹翃燕心如刀绞,但她深知,唯有坚持才能换来希望。
经济上的拮据,是摆在邹翃燕面前的另一道难关。为了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她身兼数职,家教、保洁、钟点工,只要能赚钱的工作她都愿意尝试。生活的重担压不垮她,反而激发出她内心强大的能量。
风雨无阻,每周三次,邹翃燕都会带着丁丁去医院做治疗。即使在武汉寒冷的冬天,即使下着瓢泼大雨,她也从未间断。 有一次,天色阴沉,寒风刺骨,邹翃燕顶着风雨骑车带着丁丁去医院。突然,自行车车轮打滑,母子俩重重地摔倒在泥泞的路面上。 顾不上自己身上的疼痛,邹翃燕第一时间爬起来扶起惊慌失措的丁丁。
看着孩子冻得发紫的小脸,她强忍着泪水,再次骑上自行车,继续向着医院的方向前进。 到达医院时,母子俩早已浑身湿透,冰冷的雨水顺着裤腿流到地上,汇成一片水洼。 “这样的天气你们怎么还来?”医生惊讶地问道。 “只要你们开门,哪怕下刀子我也会来!”邹翃燕语气坚定,没有丝毫犹豫。 在邹翃燕的坚持和悉心照料下,丁丁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也渐渐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
进入学校后,丁丁深知母亲的付出与不易,他学习格外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知道,只有用优异的成绩才能回报母亲的爱,才能不辜负她一路的坚持和付出。 小学毕业,丁丁被当地一所重点中学免费录取。200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之后又被保送研究生。
2016年,他更是收到了来自哈佛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消息传来,邹翃燕泪流满面。那些曾经的苦难和辛酸,在这一刻都化作喜悦的泪水,尽情流淌。 从一个被医生宣判“非傻即瘫”的脑瘫儿,到考入世界顶级学府的青年才俊,丁丁的逆袭之路,离不开母亲邹翃燕的无私付出和坚定信念。
邹翃燕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她用实际行动证明,母爱的力量可以超越一切,可以创造奇迹。 在丁丁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各界也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和支持。学校老师的关心鼓励、爱心人士的捐款资助,都成为他们前进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丁丁的成功,不仅是母爱的胜利,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如今,丁丁已在北京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回首过往,他心中充满了感激,感激母亲无私的爱,也感激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
邹翃燕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放弃希望。只要心中有爱,有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命运的剧本,也可以由我们自己改写。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内的人物故事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时间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把脑瘫儿子送进哈佛 《妈妈咪呀》又现母爱奇迹——2019-04-08 ·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