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快要开十一大了,63军里头开始琢磨选谁当代表,还特地开了个军党委的碰头会。在这次会上,选谁当代表这事儿,可闹得沸沸扬扬的。
说起职责这块儿,代表们通常会在两位头头里挑一个,不是选军长,就是选政委。
党委会开会时,党委书记开口了:“咱俩书记商量了下,想着工作方便,就提议让政委曹步墀当代表。”曹政委一听,连忙推辞:“还是选书记更合适。”副政委宋双来记得,他俩在那儿客气来客气去,其他常委呢,一个个都不吭声。看大家伙儿都不想说话,书记就提议,让每个人都表个态。
有人说,推选政委没啥问题,可宋双来副政委那边咋安排呢?他之前可已经当过两回中央候补委员,还有两届人大代表的经历呢。
1969年,宋双来副政委升为师政委那会儿,正好赶上九大开会。那时候有明文规定,得按照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来,简单来说,就是老、中、青三代人都得占差不多三分之一。军队里还破了个例,让好几位战斗英雄当上了中央委员或者候补委员。
宋双来是个战斗英雄,还担任着师政委的要职,级别在师以上。因为这些原因,他在九大上被挑中做了代表,还成了候补委员。后来,他又连续两届,也就是第十届,都当上了代表和候补委员。
就是说,63军的军政一把手都没能当上候补委员或正式委员,反倒是他这个副政委能去参加中央的会议。所以在选十一届代表的时候,常委里头有两个人都支持宋双来继续当代表。对63军来说,选宋双来那是军里的荣耀,而且选他当代表,以后说不定还能保住候补委员的位置,要是选了别人,那就不一定能当上委员了。
大伙儿心里都有杆秤,最后9个常委里头,4个人站政委那边,2个人支持副政委宋双来,还有2票给了战斗英雄张聚臣,剩下1个觉得书记合适。虽说政委得的票数最多,但还没到一半呢。
第二天会议继续,党委书记开门见山地说,为了工作顺畅,打算推选曹政委作为代表,然后让大家投票决定。结果大多数人选了政委当代表。另外,书记和副书记还吩咐各位委员,回到部队后要召开党员大会再选一次,并把选举结果报上来。
三天后,各个师提交的报告都统一支持政委作为代表。但188师和189师那边有人跳出来说,他们收到的电报是伪造的。实际情况是,下面的单位压根就不知道选举这码事,很多人就这么被莫名其妙地代表了。其实,基层有不少人都想选宋双来当代表,结果报上去后,名单上却变成了政委的名字。
说白了,就是师级以下的很多单位都挺想让副政委宋双来继续当代表,这可不是说大家都非得要政委当代表不可。这事儿传到了军区,军区那边的副司令和副政委直接给军部打了电话,把军区党委的想法说了说,想让政委把这个代表的位置让给宋双来。不过呢,军里的两位主要领导,军政主官,他们可没答应。
说到职责这块儿,军区是有权指挥军部的。但要是按党委的原则来办,就算上下级关系明确,下级党委的决定,上级也不能直接给推翻,最多就是提个建议。军区政委秦基伟找宋双来聊了聊,给了他不少宽慰。
十一大会议结束后,开始选新一届的委员和候补委员,这次宋双来没继续当选了。按照新规定,不是代表的话,就不能上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单,所以他的名字就被去掉了。虽然他作为政委是代表,但最后也没被挑上委员或者候补委员的位置。
过了半年,宋双来离开了63军,转去北京军区步兵学校当政委,升为了正军级干部,开始涉足军事教育这一行。后来,在1988年的时候,他还被授予了中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