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退出中国的消息已经成为热门话题,主要原因是富士康在印度建厂的计划已经启动。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要在印度投资1300亿元,为印度解决数万人的就业问题。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人们的讨论。就连《人民日报》也悲痛地评论了郭台铭的忘恩负义行为。那么郭台铭为什么选择在印度建厂呢?他的目的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一:富士康,郭台铭现年73岁的郭台铭于1985年在美国设立了自己的子公司和富士康品牌。郭台铭成年后在台湾航运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但他对现状并不满意,一直在考虑自己创业。1973年,郭台铭和朋友在台北成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塑料制品。然而,一年后,电视在台湾流行起来,郭台铭将生产线改为生产电视按钮,并全资拥有企业。
直到1977年,企业的效益才开始改善,所以郭台铭从日本购买了很多模具,他的计划是成为日本电子产品的OEM。随着全球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郭台铭在80年代掌握了模具技术,他的产品因其低价而迅速占据了市场。郭台铭于1985年在美国设立了分公司,1988年在深圳设立了富士康企业。在接下来的20年里,富士康在郑州、南宁、天津、中山等中国44个城市设立了分公司,员工约100万人。与此同时,富士康多年来一直在中国享受优惠政策。例如,中国有关部门为富士康提供工厂补贴,减少部分企业税和增值税。但现在富士康要在印度投资,并计划搬到印度,那么郭台铭为什么要选择印度呢?二、印度建厂的原因首先,节省公司费用。印度现在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总人口约13亿,但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中国,贫富差距很大。在印度,绝大多数人都很穷。他们通常住在贫困地区或无家可归。食物和衣服是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印度的工资很低,所以各方面消费都不是很高,这是富士康选择印度建厂的目的之一。因为印度人比中国便宜,可以为郭台铭节省很多开支。
再者,跟随苹果的步伐。作为苹果的OEM,富士康会选择和苹果一样的步伐,以获得更多的订单,因为苹果每年都会给富士康带来高额利润。苹果于2017年在印度建立了生产线,现在计划在印度投资第二条生产线,以进一步扩大其在印度的产量。郭台铭决定在印度投资一家工厂,以免失去苹果的大客户。最后是为了取悦美国。事实上,当美国开始压制中国科技公司时,郭台铭表示,富士康将在未来搬到其他国家。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美国的注意,从而获得更多的美国公司订单。《人民日报》评论说,郭台铭在印度建厂应该“抛开幻想,缓解对苹果的依赖”,这也表明过度依赖美国订单的帮助迟早被卡住。
那么印度工厂真的能生产出与中国工厂质量相同的商品吗?三、与中国的差距太大根据相关数据分析,苹果目前在印度生产的产品达标率为50%,因此苹果只能将这些不合格产品交给其他OEM进行再次改进,这实际上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印度的各种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与中国的差距太大了。与此同时,印度的工厂通常都很懒惰,不仅不喜欢加班,而且在学习产品生产过程时也很粗心,所以产品的生产并不高。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苹果派培训教师到印度,他们将在印度生活和工作很长一段时间。苹果的目的是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苹果忘记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商,拥有熟练的生产和技术。生产的产品率超过93%,在世界上也相对较高。因此,印度基本上无法与中国相比。中国制造业这个词在世界各国都能看到。总结、现在郭台铭拿着在中国赚来的钱投资印度,他也会遇到生产率低、工作效率低的压力,就像苹果一样。最后,他会后悔自己的决定。你觉得郭台铭在印度建厂怎么样?
与其说投资解决多少人的就业问题,倒不如说是解决自己工厂的用人问题
看着中国人失业数量剧增 人民日报开始眼红嫉妒
这是意料中必然的结果!你还指望一个靠美国吃饭的台湾佬会对大陆抱有感情,自作多情罢了。
郭台铭现在在参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所以就要理解富士康为什么要全面撤退了。。。
郭台铭去印度建厂,是他自己之事,管它怎么样!
你发的再多中国人又搬不了家,他都出国了你还天天发。[得瑟]
人家就是紧跟老美的步伐搞台独,没错。
他以后可能后悔不已,但现在肯定是坚定不移。
说人家忘恩负义,市场经济是人情经济吗?
又痛心评论了
资本家就是这样
在印度赚了钱他也拿不走,这个有前科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话不知是对谁讲的。
印度政府下一个收回印度所有的目标,恭喜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