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具影响力的书院-应天书院,如今已成为商丘著名景点

心如阳光璀 2025-02-19 17:11:41

应天书院寻梦记:"听说过应天书院吗?""那不是北宋四大书院之首吗?"

"确实,但你可知道它曾经历过怎样的沧桑?"暮春时节,我与好友小陈漫步在商丘古城,谈起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应天书院。

"说起来,应天书院的故事要从五代后晋说起。"小陈翻开手中的史册,"最初是由一位名叫杨悫的学者创办的南都学舍...""后来呢?"

"杨悫去世后,他的弟子戚同文继承师志,将学舍更名为睢阳学舍。到了北宋时期,这里名声大噪,培养出了范仲淹、晏殊、王尧臣等大家。宋真宗更是亲赐匾额'应天府书院',由此一跃成为四大书院之首。"

走进今日的应天书院,环顾四周,虽是2003年重建,但仍能感受到几分古意。从南至北的中轴线上,影壁、大门、崇文殿、大讲堂次第排开。"你看这座崇文殿,"小陈指着眼前的重檐歇山式建筑,"这可是书院最大的建筑,也是最精华的部分。里面供奉着孔子像,两侧是孔门十哲的塑像。"

"说到十哲,"我接过话题,"颜子、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这些可都是孔门高徒啊。"走进东配殿,映入眼帘的是范仲淹纪念馆。墙上的展板详细记载着这位北宋名臣的生平事迹。

"知道吗?范仲淹在执掌应天书院时提出'天下为己任'的育人理念,这句话至今还被人传颂。"小陈说着,指向影壁上的铁制大字。"可惜啊,"我叹了口气,"这座书院经历了太多磨难。南宋时毁于金兵,元代重建后改称睢阳书院,明代又遭黄河侵袭。正德年间虽在城东重建,但崇祯年间又毁于战火。

清雍正年间重建后,原址已荡然无存。""是啊,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二十一世纪的重建之作。不过你不觉得,正是这种几经沉浮yet依然不倒的精神,才是书院真正的价值所在吗?"

走过大讲堂,看着墙上"中原明珠国学堂"的牌匾,我们不禁陷入沉思。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多少莘莘学子在此求学问道,又有多少文人志士在此留下足迹?"对了,"小陈突然想起什么,"现在参观很方便,每天8:30到17:00开放,门票也不贵,单独购买20元,要是买联票的话只要35元,还能看南门拱阳门、张巡祠和八关斋。"

"交通也挺便利,"我补充道,"开车的话从商丘收费站走华商大道西路,转古宋路就到了。坐公交的话,9路车到南湖公园下车就行。"临别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古老的院墙上,为这座千年学府镀上一层金边。或许,正如范仲淹所言,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这座重建的书院,正是这种精神的延续。结语:应天书院,这座见证了中华文明兴衰的千年学府,虽几经沧桑,却始终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象征,诉说着中华民族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文化的坚守。今天的应天书院,依然以其独特的方式,继续着育人启智的使命,让我们在这里找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魅力。正如那些在此求学的古人一样,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永远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Would you like me to continue or would you prefer any modifications to this piece?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