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飞翔!现在有个新型的快递骗局出现了,给大家分享一下案例,不要踩坑
几天前,杭州一位何女士收到一条快递公司的短信:亲,你有一个从温州发出的包裹,请准备好快递代收费用9.9元哦。
快递送到的那天,何女士刚好在家,就留意看了一下包裹,包裹的寄件人是“韩先生”,地址是温州市龙湾区,托寄的物品是一瓶彩漂剂。
如果是618、双11这样的网购高峰期,可能何女士自己都不清楚一天要收到多少个包裹,通常来不及细看就付款签收了。
刚好这段时间何女士很少上网购物,她确定自己没有下单,就毫不犹豫在选择了拒收。
没想到两天后,那位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又打电话来了,问她能不能重新签收包裹,更神奇的是,这次的代收费用从9.9元变成了5元!
不为所动的何女士再次选择了拒收。因为觉得事出蹊跷,何女士将这次事件的经过发了一条朋友圈。没想到,马上有三位好友留言说收到了同样的包裹,寄件人都是“韩先生”,所寄物品都是彩漂剂,其中一个好友还真的拆开了包裹。
随后,她试着拨打了快递面单上的卖家电话,这才发现一些异样。
首先,寄件人的发货地在温州,号码却是河北廊坊的——这是典型的狡兔三窟的做法。
其次,快递面单上留的那个电话要么是忙音,要么就无人接听——显然,对方已经将她拉进黑名单了!
至此,何女士基本能确认,她遇到了别人精心设置的新型快递骗局。
这类新型快递骗局有一个特点:利用收件人的疏忽大意和“反正就这点钱”的心理,利用广撒网、多积粮的方式获得丰厚回报。
通常这种骗局中,所寄的东西成本非常低,所以,即使有一些收件人有所疑惑,但是因为价格不高,很多人还是稀里糊涂给钱签收了,这样,骗子就可以凭借到付货款和实际商品价格的差价从中牟利。看上去每单赚的钱不是很多,但是,编子们是广撒网式的批量作业,你稀里糊涂支付9.9元代收费时,有人就可以从中骗取几千万了:据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江苏南京市,有两个人通过99元到付的骗局日赚2万元,两个骗子被抓时,涉案金额高达1200万!
你的大数据正成为别人牟利的工具
很多人“中招”后都会想到一个问题:卖家怎么会知道我们的信息?
此亦无他:上天有好生之德,卖家有杀熟之乐。
作为草根创业者的小张经常到某地出差,并且一直通过生活平台APP订着同一家酒店的同一种房型,这个房间的价格大约在400元左右。
有一次准备入住酒店前,他顺口问了一下前台,这种房间的价格现在是多少?前台说,现在是淡季,只要300元左右,很便宜了。
那一瞬间,小张有些欲哭无泪:自己作为老顾客,长期以来一直花了比新住户多了100元的价格订房!
是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大数据手起刀落,最懂你的人伤你最深!
一方面,大数据的出现,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出门前用APP叫个车,人一到楼下,车已经提高等着你了;下班前半个小时在生活平台叫好外卖,不用下楼就可以吃到可口的饭食;一个人在家不知道到哪里过周末,只要在某平台上一搜,就可以匹配出最适合你消费的地方,甚至——必要的时候,大数据还可以同城为你找到陪你喝酒聊天的异性朋友……
另一方面,大数据泄露也正在威胁到每个人的安全。
比如说,定位技术此前只应用于GA系统对嫌犯的追捕,现在,随便你要下载哪个APP,首先得同意自己别人可以获取你的定位信息,不同意就不能下载APP。
再比如说,要想骑走共享单车,你就必须在APP中填好真实的个人信息,按道理,这些个人信息是不能透露给第三家的,但是,别的公司收购了共享单车公司后,你的个人信息再次被转卖。
还有,你好不容易在这个城市攒够了首付定下一套商品房,还没高兴两天,全城所有的中介都轮番打电话向你表达亲切的问候!有时一天可以接到10几个中介的电话!
大数据时代,你的电话号码、置业情况、婚育情况、购物习惯,甚至是上网时有哪些不良癖好,早就被大数据看得一清二楚。
这些信息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再细微的信息漏洞的撕开也有可能让你防不胜防,成为刺向你后心的一把利刃。比如说,如果你的电话号码泄露出去(事实上,我们有太多的机会将自己的电话号码泄露出去了),你已经在无意之中成为贷款公司、保险公司、房地产公司的潜在客户,更可怕的是,他们还会将你的信息和其他人的信息进行“科学整理”后,以10G以上的文件夹形式打包出售给更多人!
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对有些人而言,在新型快递骗局中,他损失的可能只是9.9元代收费;对另一些人而言,他们损失的则成千上万,甚至一着不慎招致倾家荡产!
比如说,王先生有一次就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自己是快递公司的员工,因为不慎将王先生的包裹弄丢了,自己愿意全额赔款。在对方的要求下,王先生添加了对方微信,并按对方要求扫描了一个二维码。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王先生无意中看了一下未读的短信,才发现自己银行卡被别人转走1万多元的现金!
这个诈骗又是以快递公司员工让人放松警惕,非常有欺骗性,可能是最近几年最具威胁性的骗局之一,稍不留神就有可能遭受重大财产损失!
所以,就像《三体》中那句著名的来自外星文明的警告“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一样,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逛商场的时候,如果有人一手拿着信息登记表一手拿着汽球给你家小孩,直接拒绝他!因为你的信息上了别人的登记表后,接下来的电话骚扰、金钱诈骗才刚刚开始……
用完的火车票、快递票等含有个人身份信息的票件不要随意丢弃,要么撕毁它,要么妥善保存它,否则,等待你的有可能是一场别人精心设计的骗局。不要在网吧登录网银、支付宝等支付软件,在家里或办公室登录时,操作完之后也一定要安全退出,否则,网上那些专门追捕支付信息的猎手会在1秒钟之内将你的银行卡信息盗走!
你在网上做算命、测心理等游戏时,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游戏还没有运行,你的姓名、出生日期等信息已经在一张贩卖信息的暗网里运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