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教育
导引:红色基因与法治文明的深度融合
西柏坡不仅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革命圣地,更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理念的萌芽之地。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的命题下,西柏坡以红色法治文化为纽带,将历史资源转化为全民参与的治理动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治理”生态体系。
一、法治基因传承:从历史法典到现代治理规范
西柏坡时期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和200余项行政法规,奠定了新中国法治基石。如今,当地通过《石家庄市西柏坡红色旅游区保护与管理条例》等法规,将红色法治遗产转化为现代治理准则。法治文化公园、青少年文明园等阵地建设,使法治教育融入日常生活,激发群众法治意识。例如,西柏坡纪念馆通过快板书、情景剧等创新形式,让法治宣传“活”起来,年均吸引数百万游客接受法治熏陶。
西柏坡红色教育
二、全民共治实践:从“团结精神”到社区自治模式
诞生于北庄村的《团结就是力量》成为基层治理的精神图腾。平山县以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培育法律人才队伍,提升村民法治素养。北庄村通过“红色民宿+非遗产业”模式,带动村民参与旅游经济,并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干部与群众共商发展路径,形成“党建引领、群众议事、法治护航”的治理闭环。正如村支书封红卷所言:“团结是发展的法宝,法治是治理的根基。”
三、文旅融合创新: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西柏坡整合“红色+”业态,打造法治文化公园、领袖风范园等教育基地,吸引年轻群体参与红色研学。通过“重走赶考路”“模拟七届二中全会”等体验活动,游客在互动中感悟法治精神与历史担当。红色旅游带动周边餐饮、交通、文创产业升级,村民人均年收入较30年前增长70倍,形成“以红促绿、以旅富民”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例如,村民闫二鹏返乡创业,将红色文化融入民宿运营,带动全村90%人口参与旅游服务业。
西柏坡红色教育
四、数字赋能治理:从传统宣教到智慧传播
西柏坡纪念馆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云展览”“实景导航”,实现红色法治资源的全域共享。与京津冀高校共建馆校融合联盟,开发线上法治课程,覆盖更广泛受众。快板《红色情怀西柏坡》等新媒体内容,以年轻化表达传递法治价值,年播放量超千万次。这种“线上+线下”的双轨模式,让红色法治文化突破地域限制,形成全民参与的治理文化辐射网。
总结:红色治理生态的时代启示
西柏坡的实践表明,红色法治文化不仅是历史遗产,更是现代治理的活力源泉。通过法治基因传承、多元主体共治、文旅产业创新和数字技术赋能,西柏坡构建了全民参与的治理生态,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红色引擎”。其经验启示我们:唯有将精神传承与制度创新结合,才能激活基层治理的深层动力,书写新时代的“赶考”答卷。
更多西柏坡红色教育信息分享http://www.xbpj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