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红毯上的C位争夺战从未停歇,唯独有位影帝级人物总在镜头边缘“躲清净”。2019年《我和我的祖国》主创合影时,葛优被工作人员往中间推搡,他连连摆手后退,最终贴着墙根完成合影。
这位亚洲首位戛纳影帝的日常,完美诠释了何为“清醒”——不混综艺、不碰直播、远离热搜,甚至坦然自称“戏子”。
1957年,北影厂大院里诞生的早产儿葛优,差点顶着“葛忧”的名字度过一生。父亲葛存壮是荧幕上的经典反派,儿子却蔫得连文艺汇演都不敢正眼看观众。18岁被支使去剧组领面包都磨蹭半日,街坊议论“老葛家儿子打架都不敢还手”。
1978年,屡考艺术院校失败的知青葛优,把喂猪经历编成小品《喂猪》,终于叩开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大门。此后十年龙套生涯,他在片场被捉弄时装疯卖傻,却始终揣着父亲那句话:“演员得先学会当孙子”。
1989年,冯小刚冒雨蹲守葛优家旧车棚,将《编辑部的故事》剧本塞进他手里。顶着地中海发型的李冬宝一炮而红,澡堂子里都有人追着要签名。1994年,《活着》让37岁的葛优戴上戛纳影帝桂冠,他却躲在法国酒店不敢出门领奖:“我这长相出去给中国人丢脸”。
当同行扎堆综艺日进斗金时,葛优对着千万出场费直摆手:“我这长相当评委吓着孩子”。2010年三部贺岁片霸屏,面对媒体狂轰滥炸,他反复念叨“清醒”二字。有记者夸他是“表演艺术家”,他浑身不自在:“别,我就是个手艺人”。
某次活动现场,保安张开双臂为他“开路”,他急得直喊:“别拦!根本没人看我”。这份实诚反倒上了热搜。比起如今明星出行标配的“人墙护卫”,葛优三十年前就定下规矩:“保安推粉丝?那叫没礼貌!”
在“撕番位”成常态的娱乐圈,葛优的“让C位哲学”堪称异类。《我和我的祖国》宣传期,他主动把年轻演员往前推;《古董局中局》片场,他给群演大妈让座:“你们才是最辛苦的”。面对“沦为配角是否悲哀”的提问,他笑道:“我本就是跑龙套出身”。
1985年美术馆的相亲,成就了娱乐圈最“古董”的爱情故事。美术老师贺聪嫁给龙套演员时,两人蜗居在北影厂宿舍,吃碗炸酱面都要精打细算。而今葛优身家过亿,被拍到的日常却是陪妻子逛菜市场、修家电。曾有女星在片场对他示好,他吓得躲到导演背后:“可不能让我媳妇儿误会”。
面对“如何抵抗诱惑”的犀利提问,葛优搓着手憨笑:“哪有什么修行,就是胆小”。这份“胆小”,让他把戛纳奖杯锁进柜子,却把结婚证摆在显眼处。如今67岁的他偶尔被拍到携妻带娃,对于丁克多年后是否得子的问题,他依旧保持神秘:“日子嘛,过得去就行”。
当流量明星把“人间清醒”挂在嘴边时,葛优用半辈子践行着更朴素的真理:演员不过是个职业,得伺候好观众,更得对得起良心。曾有年轻人问他是否怕被遗忘,他叼着烟乐了:“忘了多好,说明新人起来了”。
或许正如母亲施文心在回忆录所写:“他没想当英雄,倒真成了个‘平民影帝’”。在这个人设崩塌如家常便饭的时代,葛优的“怂”与“轴”,反而成了最稀缺的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