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些地方的高中,开始实施周末双休,而且也取消了晚自习,我认为这是大好事,是一个好的改革方向。
那种只靠压榨学习时间,把孩子当作机器一样培养的学校,未必能够教出更好的成绩。尤其是高中,要想让成绩获得真正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深度思考,而不是假装努力。
1、牺牲睡眠时间,影响健康与效率长时间的学习安排,使得许多高中生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科学研究表明,充足的睡眠对大脑发育、记忆力、情绪调节等至关重要。如果学生长期处于缺乏睡眠的疲劳状态,不仅学习效率低,还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在学校做题,无法快速获得反馈在学校的自习时间写作业或者练习,一般不知道答案,更无法获得详细的讲解。由于老师精力有限,也无法做到针对每个人的批改和指导。任何无法获得反馈的练习,都毫无意义。“机械式刷题”容易让学生陷入“低水平重复”,不能迅速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当然就无法快速改正提高。如果可以使用手机,就可以用搜题软件等工具,快速获得反馈,帮助自己定位问题。如果有不会的地方,还可以反复收看网课,快速查漏补缺,大幅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内容太多,没时间消化吸收大多数高中为了赶进度,课堂教学节奏快、内容多,不只是课程排得很满,而且经常占用自习时间继续讲解。老师多讲课,固然是负责任的表现。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总结、内化知识。结果就是,他们虽然记住了公式和结论,却无法灵活运用,更谈不上深入理解。灌输多少知识都没用,能够消化吸收多少,才是关键。
4、自己对自己负责,掌握学习主动权很多家长当然会担心,孩子没有自控力,如果不在学校,他就不会主动学习。这样的学生,即便在学校,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很难取得好成绩。高中拼的是自学能力,是自己掌握自己学习节奏的能力。如果老师讲得太快,自己就要放慢节奏,把听不懂的地方抓紧搞懂。或者提前预习,降低听课难度。时间越是宝贵,越不能做低效无效的事情,要让自己的每一分努力都有回报。我看到很多地方的高中,做出了这种正确的选择,非常羡慕。真希望我们这里的高中,也能做出这类的改革。向时间要成绩的方式,是最落后的方式。只要方法得当,学习一分钟抵得上一小时。只有科学努力,才能让自己的努力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