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乌鸦。
要说当前世界上谁最迫切期望巴以实现停火,除了正在死亡线上的加沙人民,可能就要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了。
“阿克萨洪水”行动后,“球长”之大位瞬间更迭,之前还跟西方世界呼来喝去,要啥来啥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得不眼巴巴看着这个“国际社会”最有“权势”的位置落入以色列人之手(不过该说不说,对比以色列政府的态度,泽圣真可以说是“圣人”了)。
早在11月4号,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联合发布会上,泽连斯基就承认,以色列“夺走”了人们的注意力,“在几乎没有人关注乌克兰的时候,我们已经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
相比于媒体报道密度的降低、人们视野焦点的转移,泽圣面临的更直接的困难变化,是西方阵营武器装备流入的断崖式下降,本来“全力援乌”的装备,在一个多月以来,正在调头转向中东。
生产能力和存货就那么些,大头给以色列,那给乌克兰的就得减。
当然,由于当前欧洲尚未从整体上理清对巴以问题的态度,虽然英法德三大佬和东欧一些国家的政府“随以而舞”,但其他国家和欧盟机构目前还没有表露出明显取向,西班牙、比利时等国更是对以色列发出了谴责,因此“减乌援以”,最主要还是体现在“最亲”的美国身上。
实际上,甚至美国现在明面上的表达,都承认了对乌武器援助的下降。11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访问基辅期间,做出了总价值1亿美元的军援“承诺”。这个数字相比于当月初,就缩水了2500万美元。而今年更早些时候美国宣布的军援计划数字更是高达4亿多美元,可见中东战事一开,乌克兰在美国海外计划中的失宠程度。
毕竟亲疏有别,主次分明。
由奢入俭,从现在的状况回头看,乌克兰之前在武器装备的供应上还真的可以说比较“奢侈”了。
之前网络上流传着一段自称哈马斯人员感谢泽连斯基“赠箭”的视频,说感谢乌克兰向他们提供武器,“对抗犹太复国主义者”。
这段视频的真伪值得怀疑。就凭现在这个国际关系,说乌克兰主动向哈马斯提供武器干以色列,多少有点抽象了。不过,乌克兰对西方输入武器装备的仓管,恐怕确实是很成问题的。
去年8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出品了一部纪录片《武装乌克兰》,其中表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向乌克兰提供的数十亿美元军事援助中,只有30%能够到达前线。
此言一出,立即激怒了乌方,在压力下,CBS几天之内就撤下了该片,并增加了“澄清声明”,表示,从影片拍摄以来,西方援乌武器交付情况“有了显著改善”。
至于这个“显著改善”,改善了多少,并没有像之前的“30%”那样明确的数字。即便说真的有所改善,目前仍有大量西方援乌武器外流,乌克兰已经成为国际武备黑市的主要供应者之一。国际刑警组织主席尤尔根·斯托克也曾点名乌克兰,表示西方援乌武器大量散失,这将导致武器落入外部犯罪分子手中。
而据报道,直接对暗网上的武器销售信息进行调查,可以轻松搜索到数百个乌克兰武器的销售页面。如何知道那是来自乌克兰的销售信息呢?
比如这款标价5000美元的弹簧刀600自杀式无人机/巡飞弹(Switchblade 600 Kamikaze Drone)。
其制造商是美国航空环境公司(AeroVironment),但这款产品压根没有美军的有效采购订单。五角大楼说得很清楚,去年5月,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杰西卡·麦克斯韦在声明中表示:“为了支持乌克兰,弹簧刀600是根据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采购的”,“(美国国防部)只采购了少量原型用于研发目的。”
也就是说,这款巡飞弹是美方专为乌克兰定制的产品。那么暗网上这个出售页面来自哪里自然也不必多说。
更离谱的是,弹簧刀600目前制造商的产能严重不足,今年上半年的报道中,美国智库专家还表示,由于没有美军订单(换言之就是总订单量太小),航空环境公司现在基本是在“手搓”弹簧刀600,生产速度极其缓慢。而前面说到的五角大楼发言人麦克斯韦在声明中还透露了,(2002年5月)第一批弹簧刀600订单只有10架。至今这款产品交付了乌克兰多少不能确知,但可想而知也多不了哪里去。就这么一款在乌军中“数量稀少”的武器,战场上没怎么用上,先跑到黑市上卖去了,也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航空环境公司CEO瓦希德·纳瓦布在发布会上介绍弹簧刀600(图源见水印))
而在暗网上其他一些出售反坦克武器、步兵轻武器的页面上,“商品描述”中竟直接有“专为在短距离摧毁俄罗斯主战坦克设计”“主要客户包括乌克兰”这样的语句,可以说是直言不讳了……
(出售英制NLAW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页面)
这种大量受援武器外流的状况,除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问题外,也多少反映了之前在西方阵营的大力支援下,乌克兰的装备情况确实还比较余裕,远远没到一个子儿掰两半花,需要精打细算的程度。
之前还感觉说俄罗斯是在跟整个西方交手有点给“菜俄”的战场表现强行挽尊,现在看来,“对抗整个西方阵营”这话可能还真不算夸张,至少也可以说是在跟整个西方集团的装备输出能力对抗。
现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军援大量向中东转移,乌克兰的军备供应也开始紧起来了。更麻烦的是,之前大量涌入乌克兰的西方装备(以及部分国家保留并提供的前苏联装备),多数是“原装成套”的,这意味着,一旦西方“断供”,载具、发射车这类的装备不至于“收回”,但是在战场长期巨大的消耗下,弹药难以为继。
(美政府网站公布的对乌军援数据)
这其中最典型的,是防空武器系统。
防空是一个高消耗的活儿。就以乌军在俄乌战场的防空作战表现来说,战绩绝不能说差,但是,虽然前期乌克兰的防空导弹能击落俄方苏-34这样的高价值目标,还有着不错的“性价比”;可随着俄方更多投入小型自杀式无人机等低成本对地攻击飞行武器,防空的消耗很快就让人吃不消。
你用S-300去拦截柳叶刀(据公布数据单价约相当于21万人民币),就算命中率够高,这账怎么算也都是亏的,更不要说多数时候交换比远远达不到一换一,防空往往需要“饱和式”地拦截才能保障成功。
去年年底乌克兰空军首席发言人尤里·伊格纳特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就表示,乌克兰防空部队通常会向每枚射来的俄罗斯导弹发射两枚S-300或“山毛榉”导弹,以提高拦截成功几率。
明知道这么“亏”,防空为什么还要不惜代价地去拦?这道理很简单,因为不拦的损失更大。君不见中途岛海战,虽然美军战机被日舰防空大量击落,投弹命中率也不能说多高,但日本海军赤城号航母还是被一发带走。永远不能低估被你防空漏掉的袭击能造成多大伤害……
这里提一个资讯。相当具备历史幽默性的是,就在10月初,还有媒体报道,以色列防空系统出口空间扩大,乌克兰就是“铁穹”系统的一个主要意向买家。
乌克兰方面看中铁穹,并不难理解,它还真就挺适合俄乌战场的。
咱们虽然一直说铁穹是“高射炮打蚊子”,但那是因为它的拦截目标实在是价值太低,面对从中东各地袭来的“老乡自制火箭”,才显得铁穹十分“奢侈”。
如果放眼世界,横向比较,铁穹其实是相当“实惠”的一种防空系统。
铁穹防空系统使用的弹药叫做“塔米尔”拦截弹,单价约5万美元,这价格其实可以说是很低廉,而且制造和维护的其他成本也低,甚至可以部分采用民用级别部件。
不过,正如前面说到的,防空是一项高消耗的工作,即便是这样一种性价比很高的防空系统,面对大量的低价值袭击武器,也很难遭得住。
十月上旬“阿克萨洪水”一来,大量火箭弹向以方密集发射,以色列自己的铁穹都超负荷了,以至于以色列还需要美西方的防空武器支援,向乌克兰出口铁穹什么的,如今自然也是无从说起。
种种后路都走不通,回头看看乌军防空目前面临的状况。
大家知道,即便不算西方军援,乌克兰武备库的“家底”也还是比较厚实的,不仅有继承自苏联的不少“家产”,在过去同俄罗斯关系不错时期,也是俄罗斯军工的主要客户之一,列装了很多俄制武器。
防空这一块,乌军手里就有很多苏/俄制武器系统。在俄乌战场上,交战双方看着对面的武器都有亲切感,S-300大战苏-35,“山毛榉”拦截米格-29这种状况可谓比比皆是。
但随着战事的进行,虽然同样装备着苏/俄制武器,俄乌双方的境况却并不相同。俄罗斯现在军工也拉胯,这是事实,但是,俄军毕竟基本用的是自家的武器装备,维护和弹药供应再差,还是有一定的造血能力,可以持续供应火线。
可乌克兰就不行了,不光是西方阵营“援助”的万国造武器不可持续,乌军原有的苏/俄制装备,持续供应能力甚至比西方武器更差——你总不能直接跟正在交战的俄罗斯搞弹药和后勤维护吧……
高消耗的防空工作,无以为继的弹药供应,乌军的防空尤其是中高空防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颇为尴尬的“有枪无弹”状态。
最为典型的就是在战争前期大出风头的“山毛榉”。“山毛榉”(俄文Бук,转写英文Buk)中低空防空导弹系统发展至今,已经是一个系列。最初的“山毛榉”,是著名的“萨姆-6”导弹的后继型号,由苏联在1972年开始研制,1979年开始装备部队。其后续改进型,由俄罗斯研制,1995年进入现役,称“山毛榉-M”系列(M1、M2、M3型)。
乌克兰装备了多达23个“山毛榉”防空导弹营,构成了乌军对俄防空的绝对主力,在俄乌战场战绩不俗。2008年俄格战争期间,乌克兰还向格鲁吉亚“赠送”了多套“山毛榉”,可见这种装备在乌军阵中还是很富余的。
虽然在2014年击落马航客机事件中,俄方称乌克兰也有可能拥有“山毛榉”改进型,客机有可能是乌方误射;但乌军主要装备的,应该还是前苏联时代的“山毛榉”。
但从今年3月份起,就有人发现乌克兰的“山毛榉”很少出现在战场上了,反倒更多拉上来了中高空防空为主的S-300。
被俄军摧毁或害怕被俄军摧毁?这种解释显然站不住脚。问题就出在弹药的供应上。
其实,五角大楼2月底的一份报告已经分析出了乌克兰山毛榉弹药耗尽的结论,报告中显示乌军当时每月消耗大约69枚山毛榉导弹和200枚S-300导弹,按照这个速度,“山毛榉”将在一周内耗光弹药,S-300也最多只能支撑到5月初(不过据报道乌克兰的S-300还是支撑到了7月,出乎了美国人的预料)。
也是早在那个时间,美国方面已经在考虑乌军后续防空装备怎么供应的问题。要知道那会以色列还没出事呢。现在要给以色列救急,乌克兰的需求优先级更要往后延了。
要说美国人也是真有办法,他们给乌克兰“量身定制”了一个防空替代方案,名曰“弗兰肯萨姆”(FrankenSAM)。
这是一个可以“顾名思义”的名称。
“弗兰肯”显然出自弗兰肯斯坦,最经典的科幻反派之一,也是“缝合怪”的老祖宗。
给不熟悉这位的读者朋友简单介绍一下: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的科幻小说《科学怪人》的主角。在故事中,弗兰肯斯坦是一个疯狂的科学家,他怀着犯罪心理,尝试从藏尸间偷取不同尸体的各个部分拼凑成一个人体,最终他成功制造出一个拼接的怪物,后者引发了一系列的恐怖事件。
现在人们用“弗兰肯斯坦”作为代名词形容的形象,其实不是“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本人,而是科学怪人制造出来的这种缝合怪物,或者就是指代“缝合”这种行为本身。
而“萨姆”,对于了解武器装备的朋友们来说,这个名称再熟悉不过。北约对苏/俄武器体系,有着自己的一套命名(称呼)系统,“萨姆”(SA)系列,就是苏/俄防空导弹系统的北约编号,比如说前面说到的“山毛榉”,就是萨姆(SA)11;S-300,是萨姆10;山毛榉M型则是萨姆17。同时,SAM一词的来源就是英文的“地对空导弹”——Surface-to-Air Missile的首字母缩写。
(正常的山毛榉导弹发射车)
所以,“弗兰肯萨姆”这个名字给得还是很贴切的,不难看出,美国给乌克兰防空“补漏”的方案,就是给乌克兰防空系统苏(俄)制的“枪”,配上北约的“弹”,组合起来继续使用。既可以说是“缝合地空导弹系统”,又可以说是“苏联西方杂糅防空导弹系统”。
其中的一种“弗兰肯萨姆”,就是把“山毛榉”的发射装备,跟美制RIM-7“海麻雀”导弹拼在一起使用。
不过要知道,“海麻雀”的弹径、体积等参数大约只有“山毛榉”原本的9М38弹药的一半,重量只有其1/3,射程也差出快一半(看起来即便这个“缝合”项目能够成功,“山毛榉”的作战能力也要缩水)。可以说,虽然“山毛榉”是采用导弹裸露在外挂载的方式,但你要把筷子杵水缸里,要改造的东西实在是工程量不小。
(乌克兰军事网站“防务速递”(Defense Express)制作的 “山毛榉加海麻雀”的“弗兰肯萨姆”系统成品概念图)
虽然来自乌克兰方面的分析表示,这套“弗兰肯萨姆”的兼容其实“很简单”,理由是两种导弹都采用半主动激光制导,并认为正因为“海麻雀”小,发射器上能挂载更多,更有效率。这分析咱不好说靠不靠谱,但是美国人操作这个兼容性改造的实践似乎表明,不那么简单。
据报道,“弗兰肯萨姆”方案从上个冬天就开始策划,接到任务后,美方工程师表示需要7个多月来测试这个“缝合”的可行性。乌克兰一共扔过去22部“山毛榉”,而在一个月前,第一批改装产品才刚刚抵达乌克兰。按照美国工程师的说法,每个月只能改出来5部。
除“山毛榉”之外的其他“弗兰肯萨姆”方案,看起来似乎要简单一些,分别是美制AIM-9M“响尾蛇”导弹缝合苏联雷达,以及“爱国者”防空系统缝合乌克兰国产雷达。但这两种方案,至今仍不知道它们何时能在乌克兰落地。
也许美国智库哈德逊研究所防务分析师詹·卡萨博格卢的这句话,更能说明真实状况:“(弗兰肯萨姆方案)提供了一个把北约各国首都的架子上那些积满灰尘的武器用上的机会”。
“品牌机”要支援以色列,乌克兰就只能用“组装机”了。
参考资料:
安东·尼尔曼(化名):援乌武器如何流向加沙?我在暗网上查了查 观察者网
军鹰动态:美国弹簧刀600新型中程巡飞弹综述
Defense Express:Capabilities of the Soviet Hybrid Air Defense Systems, Tweaked by US Engineers
AP:Pentagon’s ‘FrankenSAM’ program cobbles together air defense weapons for Ukraine
纽约时报:Desperate for Air Defense, Ukraine Pushes U.S. for ‘Franken’ Weap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