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打醒了中国:导弹可以少,但制导炸弹,要囤上几万枚备战

湘儿说娱娱乐 2025-04-02 05:40:33

俄乌战场上空的爆炸声还没停歇,隔着八千公里都能听见国内军工圈的躁动。

老铁们发现没?俄罗斯人最近玩出了新花样——每天几百发滑翔制导炸弹往乌克兰阵地招呼,把北约援助的防空系统当摆设。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把老式铁疙瘩套上卫星导航的壳子,硬生生把库存三十年的老旧弹药盘活了。

去年年初俄军突然开窍,给库存的FAB-500航弹装上UMPK制导套件,摇身一变成了远程精确打击武器。

这改装比手机贴膜还简单,成本连巡航导弹零头都不到,效果却好得出奇。

乌克兰前线那些钢筋水泥工事,被1500公斤级的制导炸弹砸中直接变齑粉,俄军飞行员现在隔着60公里安全距离就能投弹,比玩吃鸡开八倍镜还稳。

要说这波操作最眼红的还得看咱们。

九十年代那会儿咱们连电视制导技术都得从毛子手里买,2004年才搞出第一代激光制导炸弹LT2。

不过现在情况彻底反转了,中航工业的"雷石"系列、航天科技的"飞腾"系列,从50公斤到1500公斤全系列覆盖,珠海航展上摆得跟菜市场似的。

去年埃及航展曝光的GWD-6制导炸弹,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咱们"雷石-6"的马甲,中东土豪现在宁可选中国货都不用美国JDAM,这事儿够咱们吹半年。

俄乌战场给咱提了个醒:真打起来还得靠量大管饱。

老毛子每天千把发的投放量听着唬人,其实他们那套电子工业水平也就勉强凑合。

真要论产能,咱们兵工厂开足马力两个月就能爆出十万枚,河北某县五金厂转型做制导组件的故事可不是段子。

现在咱们的卫星制导炸弹CEP能控制在15米内,GPS-INS复合制导技术玩得比原版还溜,价格还不到美军同款的三分之一。

有个细节特有意思:俄军现在连3吨重的超级炸弹都往战场上扔,看着威猛实则暴露精度不足的短板。

咱们军工专家早就看透了,与其搞这种笨重的大家伙,不如多造点500公斤级的灵巧弹药。

去年珠海展示的"雷石-6"能滑翔60公里,带双向数据链随时修正弹道,这技术含量可比毛子那种无脑堆当量的做法高明多了。

说到无人机和制导炸弹这对黄金搭档,咱们可是走在世界前列。

翼龙2挂八枚制导炸弹还能滞空20小时,这种配置放俄乌战场就是降维打击。

更绝的是咱们的智能弹药库管理系统,每枚炸弹从出厂到挂载全程数字化跟踪,打起仗来绝对不会出现俄军那种弹药型号混乱的尴尬。

现在最让人操心的是库存量。

美军现役制导炸弹存量三十万起步,咱们虽然产能跟得上,但和平时期大规模囤货确实需要魄力。

不过看看福建沿海那些新建的地下弹药库,还有中航工业最近疯涨的订单量,懂的都懂。

军工圈流传着句话:"导弹是面子,炸弹是里子",真到掀桌子那天,还得看谁家铁疙瘩扔得又准又多。

制导炸弹这玩意儿也不是万能钥匙。

去年乌军拿改装民企无人机搞偷袭,差点端了俄军前线弹药库。

现代战场讲究体系对抗,光有硬家伙不够,还得有电子对抗、数据链这些软实力撑着。

咱们的彩虹系列无人机带着制导炸弹执行任务时,天上永远跟着架电子战飞机保驾护航,这套组合拳才是未来战场的王道。

各位看官觉得,咱们到底该囤多少制导炸弹才够用?是学美军搞三十万库存,还是另辟蹊径发展更智能的弹药?评论区唠五毛钱的。

0 阅读:124

湘儿说娱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