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涨价?消费者直呼“骑不起”“公交更有性价比”

读特新闻 2024-08-07 20:56:56

近日,共享单车平台调价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些共享单车品牌在成都、广州、武汉等地将工作日的起步价从“前15分钟1.5元”调整为“前10分钟1.5元”。超过10分钟后,每15分钟收费1元。不少上述城市的消费者直呼“太贵”“骑不起”“公交更有性价比”。

共享单车涨价潮再起:部分城市起步价调整

经读特新闻记者了解,共享单车品牌在一些城市价格有变。成都、武汉等城市,青桔、哈啰由之前的前15分钟1.5元变成前10分钟1.5元,但随后的时长费仍然维持每15分钟1元不变。节假日、周末起步价则为前10分钟1.8元,超出则以1元/15分钟计费。值得一提的是,共享单车涨价并非新鲜事,今年4月份,众多网友热议节假日共享单车价格上涨现象,指出部分共享单车企业将起步价从原先的1.5元/15分钟提升至1.8元/15分钟。

读特新闻记者自制图(部分数据源于消费保平台)。

同时读特新闻记者发现,有的城市,美团价格较高,如厦门,美团单车工作日价格为前15分钟1.5元,随后每15分钟1元,周末价格为前15分钟1.8元,随后每15分钟1元,而哈啰单车工作日价格为前20分钟1.5元,每20分钟1元,周末价格不变,节假日是前15分钟1.8元,随后每15分钟1元,即美团工作日和周末价格都相对较高。

厦门市三个品牌计费标准页面截图。

8月7日,读特新闻记者联系哈啰单车客服,其表示,“每个城市的计费标准依据城市、时段等有所不同,以开锁页面的计价规则为主。”客服表示,由于当地运营调整策略,可能存在价格上调,调价前会进行公告公示,用户可扫码确认开锁页面查看当前定价规则,也可骑行结束后,通过订单页面查看计费规则。

青桔单车客服则表示其为全国客服,无法告知相关情况,仅表示以计费规则页面显示为准,计费调整会有7天公示期。

美团单车客服也表示不同城市会有不同价格情况现象,具体以APP显示为准。对于后续深圳是否会调整价格,其表示“有可能”,建议用户购买骑行卡或畅骑卡,可降低骑乘成本。

用户直呼“骑不起”公交成性价比之选

面对新一轮涨价攻势,不少共享单车用户纷纷吐槽“太贵”“骑不起了”“公交更有性价比”。目前,多数城市的共享单车价格已经远超公交车。无论从时间、金钱,还是从舒适性、便利性的角度考虑,使用共享单车都显得很不“划算”。

从共享单车的涨价史来看,2016年9月,摩拜和ofo相继进入市场时,共享单车最初价格为0.5元/半小时。早期共享单车市场火爆,资本加持下企业以低价争夺用户。随着资本退场,使用价格上涨,市场回归理性。用户也开始更理性看待共享单车,诸多问题如停车点少、故障车多、锁车难、乱收费等愈发凸显,消费者质疑为何价格上涨而服务质量未提升。

深圳消费者涓女士(化名)告诉读特新闻记者,自己2022年在昆明工作时候,因离公司较近,便养成骑共享单车上班的习惯。如今自己来到深圳工作,在前往的目的地没有公交站或地铁站的情况下,会选择骑共享单车。“深圳不仅热,单车也不比公交地铁便宜。”涓女士表示,夏季的深圳,自己依然会优先选择有空调的公交或地铁出行。

成都消费者李女士(化名)则表示,原本自己骑乘路段经常需要近十二分钟,消费1.5元,最近骑青桔单车后,却支付2.5元。一开始她还以为青桔单车的起步价中不包含时长,因此才需要支付时长费,后来才发现是调整了计费标准。“10分钟2.5元,感觉贵了。”李女士表示,原本共享单车价格比公交车低,现在自己可能更愿意坐公交。

李女士提供相关截图。

不少消费者猜测,各大共享单车品牌均推出月卡、次卡形式的单车卡,调整计费方式可能是为了提高用户黏性,让用户倾向于选择购买单车卡。

用户超6亿,运营成本上涨成涨价主因

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的统计数据,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服务全国超6亿用户。截至2023年12月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在全国超410个城市投放运营,总投放车辆数超1200万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在全国超700个城市投放运营,总投放车辆数超800万辆。同时,互联网租赁自行车领域,美团、青桔、哈啰3家企业车辆投放数量仍占据全国95%以上市场。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领域,美团、青桔、哈啰3家车辆投放数量占已统计企业的80%左右,占全行业的60%左右,市场集中度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发布内容页面截图。

针对部分共享单车品牌不断上涨的价格,有业内人士告诉读特新闻记者,由于大城市的运营成本,包括车辆的迭代、仓储管理、运维的人工成本等,整体高于小城市。“共享单车运营周期通常为三年,但在大城市,由于骑行需求更大,车辆损耗速度也明显更快,有些车辆不到三年就需要提前更换。”他表示,随着管理越来越精细化,城市监管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配备的人力和物力也随之增加。

近年来,各地车辆换新很多,有的地方甚至要求全量置换。这一方面是为了保障用户骑行体验,持续进行产品优化升级;另一方面新车也更符合城市监管要求和精细化运营需求。这些换新升级的车型,以及人员配备、辅助设施的升级,都优于以往,势必也会在成本上有相应体现。

0 阅读:2

读特新闻

简介:读懂深圳,读懂未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