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牙了乳牙却不掉10%孩子长出“双排牙”
“现在,儿童长双排牙越来越多见,临床上发生率高达10%,也就是10个小朋友有1个出现了双排牙现象,不得不来医院拔掉乳牙,为新牙腾出生长空间。”正常情况下,儿童从六七岁开始,乳牙就自然脱落,在半年到一年之间恒牙陆续萌出。
如果吃得太精细,发挥不了牙齿的生理性刺激,就容易形成“双层牙”——乳牙该掉的时候不掉,而新萌出的恒牙被迫长在内侧。这就是乳牙滞留。如果乳牙滞留、迟落很严重,影响到恒牙萌出以及错位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咬合以及面部正常发育。
喂养太精细,被认为主要原因
究其原因,现代人饮食太过精细是造成儿童长双排牙的重要原因。有些家长心疼孩子舍不得他们去啃苹果,而是把水果切成一片片的,让孩子用牙签叉着吃;以前,孩子啃玉米,现在这些杂粮几乎远离了餐桌,使得孩子的咀嚼能力得不到锻炼,牙齿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导致赖在牙床上不愿脱落。而新牙到了时间就要长出来,这边乳牙还没掉,那边新牙开始往外冒,新牙没有地方,只能在乳牙的边上萌出。
家长们应让孩子多吃些花生、甘蔗、苹果、玉米等耐嚼食物,保持对乳牙良好的刺激作用,促使乳牙按时脱落。另外,一旦发现孩子有双排牙的现象,要及时去医院将乳牙拔掉,给恒牙的生长腾出位置。
9成龋齿由窝沟龋引发
在双排牙发生率一路走高的同时,龋齿的发病率依然居高不下。目前,5岁娃乳牙龋齿发生率高达70%,也就是10颗牙有7颗龋坏。乳牙龋坏了,还可以长出新牙,但是六龄齿没有“替补队员”,一辈子只长一次。这4颗牙齿由于在孩子乳牙替牙期萌出,容易被忽视,目前龋病率高达30%。
“临床研究发现,93%的龋病是由窝沟龋引发的。”她解释说,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磨牙的表面有很多缝隙,坑坑洼洼,这些凹陷的地方,就叫做窝沟。这是牙齿的牙尖在发育融合过程中发生障碍造成的,是牙齿硬组织的薄弱部位。对于新萌出的牙齿来说,窝沟部位深而窄,牙刷毛无法进入进行清洁,使食物残渣和细菌有了藏身之处,致龋细菌利用食物发酵产酸,腐蚀牙齿形成龋洞,90%的儿童龋齿就发生在这里,我们称为窝沟龋。同时,窝沟底部接近釉牙本质界或者位于牙本质内,一旦患龋,破坏可向深部迅速发展,形成外观小而实际深且大的龋洞,不易早期发现。
抢三个时间节点,给牙齿穿上“防护服”
那么,如何来预防这些龋齿呢?龚主任建议,儿童及早做窝沟封闭。所谓窝沟封闭是指在不磨除牙体组织的情况下,在牙齿的表面,特别是对容易发生龋病的窝、沟、点隙,用一些有机高分子材料进行封闭,保持牙齿不受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的侵蚀,隔绝口腔致龋因素的作用,防止食物和牙菌斑的堆积,达到预防龋病发生而采用的一层防护性的屏障。封闭的最佳时机是牙冠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一般乳磨牙在3-5岁,第一恒磨牙在6-8岁,第二恒磨牙在11-13岁。窝沟较深的青年人也可以进行窝沟封闭防龋。
另外,儿童有部分的龋齿发生在牙齿的光滑面和邻面,窝沟封闭对这种龋齿没有预防效果。氟化物是一种化学防龋方法,通过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和促进再矿化,可有效预防牙齿光滑面及邻面龋病的发生。因此窝沟封闭加氟化物联合使用,可同时预防窝沟龋和光滑面龋,能最大限度预防龋病的发生。
拥有好的牙齿,请让你的孩子多咀嚼
随着社会的发展,食物越来越精细,用来咀嚼的颌骨逐渐退化,变得越来越小,而牙齿依然那么多,这就带来一个结果是牙齿排列越来越拥挤,甚至排列不下,造成了牙齿的畸形。
现在的孩子常常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平日里吃食物更是要搞得碎些、煮得烂些以易咬为标准,殊不知,这种减少儿童咀嚼运动的“爱抚”,顺应了用进废退理论,对儿童颌面部生长发育是极其不利的。咀嚼运动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儿童和青少年,通过适当咀嚼硬食,可促进颌面部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使之与萌出的恒牙相协调,有利于牙齿排列整齐。
2、咀嚼运动能刺激唾液分泌,加强唇、颊、舌三者对牙齿的擦洗作用和唾液对牙面的清洗作用。
3、咀嚼运动在将食物嚼碎时,使唾液均匀混入食物中,这样既可以品尝食物的美味,又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增强儿童的食欲。
这几个动作会让你的牙齿越来越丑
目前牙齿错颌畸形的发病率在60%左右,其发病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因素,比如习惯性吐舌、吮指、咬上下唇、咬物、用嘴唇呼吸、偏侧咀嚼和睡眠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习惯,都会引起牙齿的错颌畸形,久而久之会造成牙齿畸形。
一般畸形包括牙齿畸形和骨骼畸形。牙齿畸形,通过戴牙套可矫治。11-13岁是戴牙套治疗的最佳时期,女孩发育早,治疗时间要适当提前至10-12岁。骨骼畸形治疗更为复杂,若是地包天,建议3.5-5岁就开始矫正,一些严重的骨骼畸形需要18岁后配合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