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国一直都有着学而优者仕的传统。所以每年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沉迷于考公务员不能自拔。大家考公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以后有一个好的仕途,最好能混个一官半职。但是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公务员晋升非常困难,很多人到退休也就是一个副科,最多弄个正科实职就是天花板了。副处是很多公务员想都不敢想。所以,有实权的公务员在体制内该有多吃香,大家都能想象到。
但是最近河南的遴选拟录名单中的一位考生,打破了大家的认知。他原来是河南省县级市医疗保障局的局长。在这个县级市应该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可是他却遴选到省办公厅一个清闲部门当了科员。体制内的人都知道。在县级市中他是一把手,是个人见到都要尊称一声局长。可是放弃了局长的职务,重新考了遴选,在新的单位就只能是当科员了。原来的任局长变成了小任,不知道他的心里会不会有很大的落差。
那么对于这一位局长的选择到底亏不亏呢?很多体制内的过来人都觉得实在是太亏了。毕竟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省厅部门虽然很好,平台不错,但是去了之后,他是一个新人,在原单位,他却是一把手。这在社会地位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他要放弃现在已经拥有的职务,一切从头开始,真的是亏大了!
但是也有部分体制内的基层人员表示他很能理解这位局长的选择,因为如果这位局长家是这个县级市本地的,那么这样的选择确实很亏。但是如果这位局长家人都在郑州,长期和妻子孩子分居怎么办呢?而且基层的工作不好干,虽然他是局长,但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的压力很大的,现在很多公务员都想逃离基层,服务期满以后,能遴选走的基本都会遴选到更高的平台,哪怕放弃提拔,一切从头再来,也不愿意待在基层。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不想一生都待在基层的公务员来说。遴选是最好的出路。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想要爬的更高,就要付出更多努力。希望每位想要遴选到更高平台的公务员都能够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