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春至。多年未回家乡渭源过春节的我,怀着激动和期盼的心情,在除夕前毅然踏上了回乡之路。
记忆中,腊月里的渭源大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年味儿。这味道不似江南水乡的年糕甜腻,也不似东北雪原的饺子香浓,更不似天山南北的烤肉辛辣,而是夹杂着黄土高原的凛冽与质朴,像一碗清冽的浆水面,简单却回味悠长。

清晨,星星点点散布在渭河两岸的村庄,笼罩在薄薄的雾气中,远处的山峦若隐若现,像一幅幅天然的水墨画。村口的老杏树上,几只麻雀、喜鹊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催促着人们赶紧准备过年。村里的大人们早早地从热炕上爬起来,裹着厚厚的棉袄,怀里揣上辛苦一年从黄土里挣来的积蓄,踩着吱呀作响的积雪,悠悠然来到几里或十几里路远的小城集市,买上一些肉、菜和走亲戚的礼当(礼品),这些年货中,必然少不了的是要买几张红纸,这是准备写春联用的。
农村的春联不像县城里那般花哨,多是家里有文化的人自己手写的,字迹或苍劲有力,或娟秀工整,内容也朴实无华,大多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的吉祥话。从除夕中午开始,大人们将写好的春联小心翼翼地贴在门框上,红纸黑字,映衬着黄土墙,显得格外喜庆。

女人们则在厨房里忙着准备年夜饭和过年几天招待亲朋的菜水。家乡过年的饭菜简单而香甜,虽然比不上城里人桌面上七盘八碗的奢华,但每一件都饱含着浓浓的年味儿。自家腌制的酸菜咸菜、土豆粉压制的粉条粉皮、油炸的麻花油饼、蒸好的花卷馍馍……这些看似普通的食物,却是家乡人过年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灶房里,蒸汽腾腾,女人们围坐在炕头,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唠着家常,笑声和着面香,飘散在空气中。
那时候,孩子们是最盼着过年的。父母年前买来棉布和棉花,给我们手工做成衣裤和鞋子。大年初一,我们穿着新棉袄,戴着新帽子,或随大人们到长辈家拜年,或在村巷里追逐打闹,手里攥着几毛钱的压岁钱,心里盘算着买几颗糖,或者买一挂小鞭炮。村口向阳的地方成了我们的乐园,唯一的一家小卖部,货架上摆满了花花绿绿的糖果、饼干,还有各种小鞭炮。孩子们挤在柜台前,叽叽喳喳地挑选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要说在家乡过春节,最重要的是除夕夜,各个村庄笼罩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家家户户的窗户里透出温暖的灯光,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男人们围坐在炕头,边喝着罐罐茶,边一五一十的划拳,喝着一小杯一小杯的三五元买来的白酒,聊着来年的打算;女人们则忙着端菜上桌,招呼着家人吃饭。年夜饭并不丰盛,但每一道菜都饱含着家的味道。白菜炖粉条、土豆烧排骨、胡萝卜丝凉拌粉条……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笑着,其乐融融。
饭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跑到院子里,点燃了小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一家响起一家接着,群山中连绵不断响声,也仿佛点燃了年的热闹。大人们则围坐在炕头,守岁到天明。他们聊着过去一年的收获,也憧憬着来年的希望。
正月初一,天还没亮,村里的鞭炮声便又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人们早早地起来,穿上新衣,走出家门,互相拜年。村巷里,人们三五成群,脸上洋溢着笑容,互相道着“新年好”。孩子们则跟在大人身后,挨家挨户地拜年,手里攥着压岁钱,心里乐开了花。

从除夕的团聚,到大年初一开始的走亲访友,再到初七开始的看社火,一直到正月十五的送灯火,这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新年,这个过程,也是农村人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光。
作为一个离开这片热土三十年的游子,多年未回到家乡过年,内心中总是在期盼着,尤其是到了新年前,这种期盼更加浓烈。其实,这是一种对儿时过新年的怀念,更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
久别重逢,当我真正回到阔别的家乡,与家人团聚,与乡邻亲友相逢时,又有种莫名的陌生,山川依然是那片山川,变了的是人的容颜,甚或是淡了的人情味。过年期间,与弟妹侄孙陪伴着年迈的父母,分享着一家四世同堂其乐融融的天伦之乐,此时此刻我的心是淡泊的、宁静的,也是幸福的。
幸福的时刻总是短暂的,短短七天与家人的团聚也即将结束。细细想来,家乡的年味儿,它藏在红纸黑字的春联里,藏在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里,藏在孩子们的笑声里,藏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里。这淡淡的年味儿,是埋藏在如我一样远离家乡的渭源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也是我们内心里对家乡最深情的眷恋。
登高峰裁雪为画,抬望眼揉风作诗。家乡的年味儿,是永远闻不够的黄土味儿,也是此生刻骨的乡音味儿,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味儿。
文章来自公众号我的卧虎湾,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