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世界文化汇聚之地和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如今的旅游圣地,敦煌八景你知道多少?

常常带你去旅行 2024-08-05 22:20:44

敦煌,这座镶嵌在甘肃省的璀璨明珠,隶属于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西陲,恰好坐落在甘肃、青海与新疆的交界之处。它不仅是地理上的交汇点,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交汇地。敦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闻名遐迩。自古以来,敦煌便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要道,是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桥梁。无数商队、使节、僧侣和旅人在此驻足,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和丰富的故事。敦煌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变迁,也承载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如今敦煌八景仍令人流连忘返,下面一起看看吧

八景之一:莫高窟

说到敦煌,不得不提的就是莫高窟。莫高窟,也被称为千佛窟或千佛洞,这座始建于前秦时期的石窟寺群,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保存着500多百个洞窟、数以万计的壁画和彩塑。它们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题材和深邃的内涵,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和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莫高窟不仅是敦煌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八景之二:月牙泉

月牙泉,坐落于甘肃省敦煌市的西南方,被雄伟的鸣沙山紧紧环抱,在古代称渥洼池、沙井,又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清代后称为月牙泉。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又有“沙漠第一泉”之称,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成为了大自然最为奇妙的创造之一。泉水清澈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与周围浩瀚的沙漠形成了鲜明对比,为这片荒凉之地平添了几分生机与灵动。

它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与繁荣,承载了无数商旅、僧侣和使者的足迹与故事。在这里,东西方文化得以交汇与碰撞,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历史底蕴。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也可以领略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和谐共处与相互尊重。

正如作家余秋雨先生所说“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

八景之三:鸣沙山

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这便是敦煌八景之一的鸣沙山。鸣沙山处于库姆塔格沙漠边缘,与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同为中国四大鸣沙山。沙峰起伏,人们顺坡滑落,便会发出轰鸣声,称为“沙岭晴鸣”。鸣沙山的形成是由于流沙常年堆积汇聚而成,山体由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的细沙组成。从上面看,山形环弯,错落有致,山脊挺括,宛如刀刃;从下面看,则像古埃及的金字塔,金碧辉煌。鸣沙山的奇特之处在于,游客从山顶顺坡下滑时,流沙会发出轰鸣声,这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形成美妙的自然乐章。鸣沙山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杰作,还与‌月牙泉共同构成了“‌沙漠奇观。

八景之四:雅丹地貌

敦煌雅丹地貌,是一处展现了大自然无尽想象力的地质奇观。‌这里的土质坚硬,‌呈浅红色,‌与青色的戈壁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引人注目。‌雅丹地貌的形成是地质变迁和自然风化的结果,‌风、‌水的侵蚀作用逐渐形成了各种形状的土丘和沟壑,形态各异,‌有的似宝塔、‌宫殿、‌麦垛,‌还有的像昂首屹立远眺的金孔雀、‌展翅欲飞的雄鹰,‌甚至大海中乘风破浪的船队和怒目远视的武士等,‌每个雅丹地貌都各具形态,‌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艺术世界,‌让人心旷神怡,‌放飞思绪,‌领略大自然妙造天成的神奇之美。也被当地人们俗称雅丹为“魔鬼城”

八景之五: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是一座位于敦煌市西南大漠戈壁上的影视城,这座影视城是以宋代《‌清明上河图》‌为蓝本于1987年中日合拍历史故事片《敦煌》时建设而成,后来又成为《封神演义》、《新龙门客栈》、《奔跑吧兄弟》等众多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取景地,古城内佛庙、当铺、货栈、酒肆、住宅林立,游客们还可以在影视城内参与各种文化体验活动。比如,穿上古代的服饰,化上精致的妆容,在摄影师的镜头下留下一张张穿越时空的照片;或者观看一场精彩的古装表演,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亲手制作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体验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艺。

八景之六:玉门关

玉门关,这座古老而神秘的关隘,自古以来便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重要通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它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西北约90公里处的小方盘城,以其险要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玉门关始建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其名寓意着“玉石之路”的门户。在汉代,这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商队、使节、文化交流者络绎不绝,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同时,玉门关也是中原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前哨阵地,无数将士在此戍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的安宁。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门关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其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却永远镌刻在了中华民族的记忆之中。如今,当我们站在玉门关的遗址上,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沧桑与辉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悲壮苍凉。正如我们来到玉门关若想见识古代城关的雄伟繁荣大多会失望,因为随着千百年来岁月的侵蚀,玉门关早已损失了当年的样貌。呈方形,高约10米,长宽20多米,由四面土墙壁组成,在土墙的西北两面各开一门。城墙前是一块大石碑,上书“小方盘城遗址”,在城墙另一边较远处有另外一块石碑,上写“玉门关遗址,现在的玉门关更像一个夯土堆的遗迹。

八景之七: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它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这里曾是人声鼎沸的商都,是戍边将士的思乡之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关隘,更是无数旅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走进阳关遗址,眼前是斑驳的城墙,它们虽已残破,却依然屹立不倒,诉说着千年的沧桑与辉煌。漫步其间,仿佛能听到古战场上战马的嘶鸣,感受到商旅驼队缓缓行进的艰辛与希望。在这里,每一块石头都镌刻着故事,等待着有心人的聆听。

八景之八:三危山

三危山,是一座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市东南部的山脉,其名字来源于《山海经》中的记载,是古人眼中一座神秘而危险的山脉。这座山脉自然风光壮丽,山势巍峨,峰峦叠嶂。在古代古名卑羽山、升雨山,其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窜三苗于三危。”据史书记载,上古时期,三苗部落在江淮、荆州一带作乱,被舜帝所败后,被迁往三危山地区,以改变西戎的文化现状。

为了保护和开发三危山的旅游资源,国家斥资修复了三危山原有文物景点,‌并新建了王母殿、‌观音殿、‌龙王殿、‌平安庙、‌山神殿、‌大成殿、‌南山寺等建筑,‌还建造了三危大铜佛,‌身高36.6米,因此‌成为敦煌旅游线路中的重要一站。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