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每当听到这优美的旋律,看到大湾区的蓬勃发展,就不禁想起歌里唱到的那位老人,邓小平同志以超前的思想,敏锐的眼光,高屋建瓴地将深圳珠海等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试点。如今大湾区的蓬勃,一定如他所愿。———题记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涵盖广东中南部九座城市,以及澳门和香港两座经济特区。大湾区地理条件优越,三面山峦叠嶂,三江汇聚于此,拥有漫长海岸线和广阔海域面,是中国向世界展示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众所周知,大湾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旨在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但很多人不清楚的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公曾致力于广东及港澳地区经济的宏观调控与文化发展,他老人家与大湾区有着极深的渊源。
1978年,在邓公的批示下,委派习老主持广东省省委工作。据习老后来回忆,邓公在与他谈话时,要求他放开手大胆干。也许正是这一次决策,开始改变广东乃至整个大湾区的历史。
1979年初,广东省委决定将宝安县改成深圳市,将珠海县改成珠海市。随后,邓公批复,鼓励香港企业在广州深圳设厂,大力发展经济。这样的决策不但为踽踽前行中的广东带来了经济发展的高新项目,而且极大限度地促进了大湾区城市间的融合与交流,也让尚未回归的香港与祖国母亲开始通过经贸沟通思想,培养感情,可谓是一石三鸟,也走出了大湾区全面创新发展的重要一步。
同年,邓公做出了关于充分发挥广东、福建两省的有利条件和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地试办出口特区的决定。关于重点发展广东和福建,当时有不同意见,邓公却表示了支持,他非常睿智地建议中央向广东适当放权,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寄希望他们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在改革开放初期,偷渡问题是广东地区普遍存在的现象,相关部门束手无策。面对负责人的抱怨,邓公却表示,这是因为人民生活不好,收入差距太大。看到人民疾苦和广东发展弊端的邓公,更加坚定了大力发展广东经济的决心。他指示习老和其他相关领导,发展广东经济要放手搞,不要小手小脚。
邓公曾有一段名言被写进课本,并无数次被提及和传颂。“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正是老人家这充满智慧的决策,让如今的大湾区经济发展迅猛,城市间交流更加频繁。
如果说广东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邓公的英明决策,那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则始终牵动着他的心。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公与她展开了友好又不失激烈,平和却又气氛紧张的磋商。在此后的两年时间内,双方经过多次拉锯谈判,直到最后才达成全部协议。
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1月时,邓公首次提出“一种国家两种制度”的理念,这种思想的提出,既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又保持了其经济发展和运行制度。这么多年过去了,港澳地区在我国政府的领导下发展更加迅猛,深刻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思想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1997年,经过长达15年的磨合,流落海外99年的游子,即将回到祖国的怀抱,但邓公却在香港回归前4个月时,走完了他足以彪炳史册的一生,这也许是老人家晚年最大的遗憾。
大湾区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重点部署推动的新实践,目的是打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而这样一项璀璨工程的实施,要感谢邓公等老一辈的前沿决策和辛勤耕耘。
祝大湾区的发展蒸蒸日上,未来一片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