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享受便捷的网购、外卖服务时,是否曾想过,支撑起这份便捷的百万骑手们,他们的权益又该如何保障?尤其在京东大举进军外卖行业之际,那些游走在“全职”与“兼职”边缘的骑手们,他们的社保问题,更像一个未解之谜,等待着被揭开。
何为“边缘骑手”?
所谓的“边缘骑手”,更多指的是那些挂靠在达达旗下,却承担着京东快递配送任务的骑手们。他们或许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但与京东之间,却没有一纸正式的劳动合同,更别提五险一金这样的社保保障了。他们就像是游离在正规军之外的“临时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支撑着京东快速扩张的物流体系。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边缘骑手”?说白了,还是成本问题。 减少用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这几乎是所有企业追求的目标。
刘强东的承诺,还作数吗?
还记得刘强东曾经说过,不允许员工做外包,外包省钱是耻辱。这句话掷地有声,赢得了不少赞誉。那么,现在这些“边缘骑手”的出现,是不是打了自己脸呢?其实,京东的用工模式也并非一成不变,它分为自营快递员和外包/众包骑手两种。自营快递员自然是签订劳动合同,缴纳五险一金,但外包骑手就没这么幸运了。这种模式真的合理吗?京东是否在通过外包的方式,规避劳动合同,从而降低用工成本呢? 想想看,京东的盈利模式是啥?很大一部分是通过控制配送端成本来实现的。外包成本占比逐年提升,这难道只是巧合吗?
即时零售的兴起,让“全职骑手”更难界定
随着即时零售的兴起,消费者对于配送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使得更多的达达骑手被拉入了京东快递的配送大军中。这样一来,他们既要送外卖,又要送快递,身份变得更加模糊。问题来了,这些骑手到底算不算“全职骑手”? 京东方面也曾回应,会覆盖“全职骑手”的社保问题,但如何定义“全职”,却成了一大难题。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背后牵扯到资金来源、管理难度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社保缺失,谁来兜底?
没有社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旦发生意外,医药费、生活费都要自己承担;意味着年老之后,没有稳定的养老金来源;意味着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对常年奔波在路上的骑手们来说,无疑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 之前就看到过有京达快递员,工作六年没交过五险一金,这样的例子,让人唏嘘。京东快递员的劳动合同签订比例也在下降,是否更应该引起重视?
平台责任,不能推卸!
平台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也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不能只想着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忽视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果平台不能提供基本的保障,那么谁来为这些骑手们兜底呢?难道要让他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孤立无援吗?
如何破解“社保迷局”?
那么,如何才能破解这个“社保迷局”呢?我觉得,首先要明确骑手的劳动关系,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协议,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其次,要完善社保缴纳制度,覆盖更多骑手群体,不能只盯着“全职骑手”,要考虑那些工作时间长、任务量大的“边缘骑手”。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平台用工行为,不能让企业钻空子。最后,还可以探索多元化的保障模式,比如商业保险等,为骑手们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期待更美好的未来
只有解决了“边缘骑手”的社保问题,才能实现平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不仅仅关系到百万骑手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希望有关部门、平台企业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让每一位辛勤的劳动者,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你觉得呢?你认为平台企业应该如何保障骑手的权益?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